第83章 十分肥厚的诱饵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83章 十分肥厚的诱饵
在这个商业资本还没有占据主流的时代,昌吉隆所展现出来的运筹调度能力着实让人吃惊。
在最大限度利用本身各分号的同时,联合其他徽商共同完成这笔订单。昌吉隆胡家并没有借机在价格中上下其手,只是在其中抽取少量佣金。
虽然以昌吉隆的实力完全能够完成这一笔商业运作,但是胡朝宗根本就没有动员整个昌吉隆,而是借这个机会联合本地的其他徽商来完成,一来是扩大霍山分号和本人在整个昌吉隆中的影响,更主要的一点还是想趁这个机会确立昌吉隆在徽商中的地位,同时把霍山一带的浙商势力边缘化。
只要完成几次这样的商业运作,昌吉隆就能够主导价格和垄断上游的利润,这样的买卖就算一个铜钱也赚不到,以徽商的眼光也会趋之若鹜。
仅仅几天的时间,胡朝宗就利用这笔庞大而且繁杂的订单大打价格战,联合其他徽商以优厚的价格截断供货渠道。
“徽商果然名不虚传,眼光真是毒哇。”
也只有李四能够看出这种行为背后的商业利益,这完全就是后世卡特尔式的垄断雏形,只要这种资本运作方式确立下来,昌吉隆的商业地位将无法撼动。新近崛起的浙商势力仍然在沈万三事件的阴影中采取太过保守和谨慎的步伐,用不了几年的功夫,浙商将被彻底扫地出门。
到第十一天的时候,昌吉隆胡家的第三批货物已经起运,赴死军方面已经收到第一批物资。
这样的运送速度在当时来说完全是无法想象般的神速,照这个速度,胡朝宗应该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顺利的完成这次交易。
对于这次商业行动,胡朝宗自认是一次漂亮的胜仗,能赚多少钱并不是太重要,关键是可以确立昌吉隆霍山分号在这一带的霸主地位,并且把已经处于下风的浙商打的抬不起头来。这样的话,拿到李四手上剩余的几笔订货单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次就是几十万两的交易量,这在当时绝对是了不起的成绩。
但是那位昌吉隆的超级大客户李四还是一直在抱怨胡家的进展缓慢,直到浙商福瑞隆的潘家找上门来,这场商业大战才真正的拉开序幕。
浙商和徽商本就是竞争了几百年的两个团体,他们互相渗透互相竞争的格局由来已久,只不过在明初浙商受到朱元璋的打压,这才变得保守谨慎。尤其是沈万三的后裔改名换姓,摇身一变改沈家为潘家之后,经历了近两百年的韬光养晦,直到近几十年才开始扩张的脚步,往徽商固有的地盘进行渗透,浙江潘家的名号才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浙商潘家的福瑞隆也是联号的商业大鳄,只不过因为自身的保守和地缘原因,在本地一直是处于劣势。
尤其是这几天以胡家为首的徽商因为得到一笔巨大订单的缘故,几乎明抢一样把潘家原来的供货渠道打散,浙商江河日下的苗头已经明显的不能再明显了。
是被徽商挤出去黯然收场还是孤注一掷的奋起一搏,这就是摆在浙商面前的选择题。
这一次,以福瑞隆潘家为首的浙商没有任何的保守,而且主动找到李四的住所,几乎是恳求一般要求得到一笔订单。
掌握在李四手中的订单不仅仅是一笔银子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两股商业势力的消长,尤其对于浙商来说,李四手里的银子就代表着保住以前的供货渠道和价格系统,保住浙商在本地几十年的心血。
这一笔生意就是不赚钱也得做!
这是庐州浙商们的共同心声。因为要是不做的话就只有收拾铺盖准备回老家。
眼看着竞争对手门庭若市车马如龙,那种带着骄傲的忙碌是每一个商人都期望的,而自己这边都可以张网捉家雀了,急的浙商们撞墙的心思都有。
而在这个时候,作为浙商龙头的潘家第一个站出来采取应对措施。
以几乎是自杀的价格继续收购供货商的货物,目的是为了保住这个商业渠道,同时做出石破天惊的准备。
当瑞福隆的潘家找到李四想要敲定一笔订单的时候,其实浙商已经无路可退,因为他们都在拼命囤积不可能赚钱的货物,只有把李四手中的订单拿到手,才是唯一的出路。
“我们可以立即发货。”
这是浙商们在压低价格之后抛出的最有诱惑力的筹码。
这是一个几乎等同于自杀的筹码。
如果不能和李四做成这笔交易,那些货物将成为压垮浙商的那根稻草;若是谈的成功,无疑将转换成为浙商手中的有力筹码。
李四所表现出来的慷慨几乎让浙商集体落泪——一笔十四万两的订货清单很轻易的交到浙商手上。
这笔交易的数量并不算如何庞大,但是对于浙商来说意义重大。有了这个订单,浙商就有了一个机会,一个避免卷铺盖回家的机会。
交易量虽然不大,却让看到希望的浙商拼了老命,因为现在唯一能够抗衡本地徽商的手段就是取决于送货的速度。
对于李四和浙商之间达成的交易,徽商心里还是有些不痛快,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尽量的在货物本身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求能够拿到李四手中后续的订单。
而为求生存空间的浙商也是下足了功夫,卯着劲要大干一场。
李四的这两笔订单直接成为浙商和徽商之间残酷竞争的导火索,两股商业势力开始你死我活的比赛……
当浙商和徽商之间的争斗日趋激烈的时候,李四又开始火上浇油——直接悬出一笔整整一百万两的货品清单。
几十万两已经让两个商业势力的竞争白热化,这一百万两的货品清单足以决定当地商业势力的版图。
无论是占据主动的本地徽商,还是被动应战的外来户浙商,立刻被李四引起的大火烧红了眼珠子。立刻就疯狂起来,就是再迟钝的人也明白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要是做成这笔生意,后续的订单肯定能够顺利拿到手,到时候可不光是能赚多少钱这么简单。更关系到上下游渠道的归属。
可是,一百万太大了,砸到庐州这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狭小地域,无论是谁也吃不下去,就算是勉强吃下去也会被活活撑死。
“立刻联络凤阳总号,让老掌柜亲自出马,要快!”胡朝宗知道仅凭借霍山分号的力量是不行了,立刻派人飞马联络昌吉隆总号。
“立即去到杭州……不行,杭州太远,立刻联络南京十三家的同行。那里的老掌柜会明白这事情的紧急,让他们立刻准备,万万耽搁不得呀,咱们浙商和徽商决战的时候到了。”外来户浙商更不可能吃下这样的大宗交易,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留着泪嘱咐最精干的伙计,赶紧联合南京的那些浙商势力。
时间就是金钱在这一刻得到最淋漓的演绎。
相对于徽商浙商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掀起莫大波澜的李四反而气定神闲:“涧儿,你知道不知道四叔为何要给浙商一个机会?”
“不晓得。”路涧是个老实孩子,他的心思还想不到许多深远的道理:“四叔这么做肯定是有道理的,我知道这点就可以了。”
“哈哈,商业……我都是一知半解,你不晓得也很正常,四叔这么干究竟有啥道理以后你就知道了。”李四饮尽残茶,眼神却是分外幽远,仿佛已经看到了遥不可及的未来:“该做的都做了,咱们回家。”
第83章 十分肥厚的诱饵
在这个商业资本还没有占据主流的时代,昌吉隆所展现出来的运筹调度能力着实让人吃惊。
在最大限度利用本身各分号的同时,联合其他徽商共同完成这笔订单。昌吉隆胡家并没有借机在价格中上下其手,只是在其中抽取少量佣金。
虽然以昌吉隆的实力完全能够完成这一笔商业运作,但是胡朝宗根本就没有动员整个昌吉隆,而是借这个机会联合本地的其他徽商来完成,一来是扩大霍山分号和本人在整个昌吉隆中的影响,更主要的一点还是想趁这个机会确立昌吉隆在徽商中的地位,同时把霍山一带的浙商势力边缘化。
只要完成几次这样的商业运作,昌吉隆就能够主导价格和垄断上游的利润,这样的买卖就算一个铜钱也赚不到,以徽商的眼光也会趋之若鹜。
仅仅几天的时间,胡朝宗就利用这笔庞大而且繁杂的订单大打价格战,联合其他徽商以优厚的价格截断供货渠道。
“徽商果然名不虚传,眼光真是毒哇。”
也只有李四能够看出这种行为背后的商业利益,这完全就是后世卡特尔式的垄断雏形,只要这种资本运作方式确立下来,昌吉隆的商业地位将无法撼动。新近崛起的浙商势力仍然在沈万三事件的阴影中采取太过保守和谨慎的步伐,用不了几年的功夫,浙商将被彻底扫地出门。
到第十一天的时候,昌吉隆胡家的第三批货物已经起运,赴死军方面已经收到第一批物资。
这样的运送速度在当时来说完全是无法想象般的神速,照这个速度,胡朝宗应该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顺利的完成这次交易。
对于这次商业行动,胡朝宗自认是一次漂亮的胜仗,能赚多少钱并不是太重要,关键是可以确立昌吉隆霍山分号在这一带的霸主地位,并且把已经处于下风的浙商打的抬不起头来。这样的话,拿到李四手上剩余的几笔订货单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次就是几十万两的交易量,这在当时绝对是了不起的成绩。
但是那位昌吉隆的超级大客户李四还是一直在抱怨胡家的进展缓慢,直到浙商福瑞隆的潘家找上门来,这场商业大战才真正的拉开序幕。
浙商和徽商本就是竞争了几百年的两个团体,他们互相渗透互相竞争的格局由来已久,只不过在明初浙商受到朱元璋的打压,这才变得保守谨慎。尤其是沈万三的后裔改名换姓,摇身一变改沈家为潘家之后,经历了近两百年的韬光养晦,直到近几十年才开始扩张的脚步,往徽商固有的地盘进行渗透,浙江潘家的名号才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浙商潘家的福瑞隆也是联号的商业大鳄,只不过因为自身的保守和地缘原因,在本地一直是处于劣势。
尤其是这几天以胡家为首的徽商因为得到一笔巨大订单的缘故,几乎明抢一样把潘家原来的供货渠道打散,浙商江河日下的苗头已经明显的不能再明显了。
是被徽商挤出去黯然收场还是孤注一掷的奋起一搏,这就是摆在浙商面前的选择题。
这一次,以福瑞隆潘家为首的浙商没有任何的保守,而且主动找到李四的住所,几乎是恳求一般要求得到一笔订单。
掌握在李四手中的订单不仅仅是一笔银子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两股商业势力的消长,尤其对于浙商来说,李四手里的银子就代表着保住以前的供货渠道和价格系统,保住浙商在本地几十年的心血。
这一笔生意就是不赚钱也得做!
这是庐州浙商们的共同心声。因为要是不做的话就只有收拾铺盖准备回老家。
眼看着竞争对手门庭若市车马如龙,那种带着骄傲的忙碌是每一个商人都期望的,而自己这边都可以张网捉家雀了,急的浙商们撞墙的心思都有。
而在这个时候,作为浙商龙头的潘家第一个站出来采取应对措施。
以几乎是自杀的价格继续收购供货商的货物,目的是为了保住这个商业渠道,同时做出石破天惊的准备。
当瑞福隆的潘家找到李四想要敲定一笔订单的时候,其实浙商已经无路可退,因为他们都在拼命囤积不可能赚钱的货物,只有把李四手中的订单拿到手,才是唯一的出路。
“我们可以立即发货。”
这是浙商们在压低价格之后抛出的最有诱惑力的筹码。
这是一个几乎等同于自杀的筹码。
如果不能和李四做成这笔交易,那些货物将成为压垮浙商的那根稻草;若是谈的成功,无疑将转换成为浙商手中的有力筹码。
李四所表现出来的慷慨几乎让浙商集体落泪——一笔十四万两的订货清单很轻易的交到浙商手上。
这笔交易的数量并不算如何庞大,但是对于浙商来说意义重大。有了这个订单,浙商就有了一个机会,一个避免卷铺盖回家的机会。
交易量虽然不大,却让看到希望的浙商拼了老命,因为现在唯一能够抗衡本地徽商的手段就是取决于送货的速度。
对于李四和浙商之间达成的交易,徽商心里还是有些不痛快,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尽量的在货物本身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求能够拿到李四手中后续的订单。
而为求生存空间的浙商也是下足了功夫,卯着劲要大干一场。
李四的这两笔订单直接成为浙商和徽商之间残酷竞争的导火索,两股商业势力开始你死我活的比赛……
当浙商和徽商之间的争斗日趋激烈的时候,李四又开始火上浇油——直接悬出一笔整整一百万两的货品清单。
几十万两已经让两个商业势力的竞争白热化,这一百万两的货品清单足以决定当地商业势力的版图。
无论是占据主动的本地徽商,还是被动应战的外来户浙商,立刻被李四引起的大火烧红了眼珠子。立刻就疯狂起来,就是再迟钝的人也明白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要是做成这笔生意,后续的订单肯定能够顺利拿到手,到时候可不光是能赚多少钱这么简单。更关系到上下游渠道的归属。
可是,一百万太大了,砸到庐州这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狭小地域,无论是谁也吃不下去,就算是勉强吃下去也会被活活撑死。
“立刻联络凤阳总号,让老掌柜亲自出马,要快!”胡朝宗知道仅凭借霍山分号的力量是不行了,立刻派人飞马联络昌吉隆总号。
“立即去到杭州……不行,杭州太远,立刻联络南京十三家的同行。那里的老掌柜会明白这事情的紧急,让他们立刻准备,万万耽搁不得呀,咱们浙商和徽商决战的时候到了。”外来户浙商更不可能吃下这样的大宗交易,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留着泪嘱咐最精干的伙计,赶紧联合南京的那些浙商势力。
时间就是金钱在这一刻得到最淋漓的演绎。
相对于徽商浙商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掀起莫大波澜的李四反而气定神闲:“涧儿,你知道不知道四叔为何要给浙商一个机会?”
“不晓得。”路涧是个老实孩子,他的心思还想不到许多深远的道理:“四叔这么做肯定是有道理的,我知道这点就可以了。”
“哈哈,商业……我都是一知半解,你不晓得也很正常,四叔这么干究竟有啥道理以后你就知道了。”李四饮尽残茶,眼神却是分外幽远,仿佛已经看到了遥不可及的未来:“该做的都做了,咱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