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小号大号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82章 小号大号
霍山,昌吉隆分号。
在庐、凤两府,甚至是整个江淮地区,没有人不知道昌吉隆胡家。
在十户九商的庐州,昌吉隆可谓源远流长财雄势大,是徽商中最具实力和代表意义的一支。
徽商,崭露头角于东晋末年,到南宋时候成为一股庞大的民间资本力量,尤其是在本朝初年,浙商势力消褪以后,徽商大举扩张,成为大明朝商业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和通过与满蒙贸易而飞速崛起的晋商相比,徽商集团拥有更深厚的积累和沉淀,也拥有更好的口碑。在明初洪武皇帝屡次打击浙商势力之后,浙商显得更加保守,终于成就了徽商在商业上的霸主地位。
在庐州凤阳两地,最具实力的就是胡、介两家。
从北宋宣和年间开始,胡家的祖先就依靠一条扁担两个网兜,在江淮一带贩卖纸张笔墨,历经数百年的时光,以几十代人汗水,终于成就今日昌吉隆在徽商当中的霸主地位。
如今的昌吉隆早已不是当年仅仅从事贩运的小商小贩,而是集工、商、佣、典于一身的百年老号,各分号联号开遍江淮一带,就是远在广南也有昌吉隆的买卖。
在店伙有些谦卑的引导下,李四进入了昌吉隆霍山分号的内院。
和当时所有的店铺一样,霍山分号也是前厅后院式结构,前面是交易柜铺,车马繁杂;后头则是店伙东家的住所,也有囤积货物的仓房,后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商谈比较大宗的生意。
当李四掏出一万两的典票,霍山分号的掌柜就知道这么一笔巨大的生意不是自己能够做主的,立刻让店伙奉上茶水点心,赶紧去请这个东家出来。
掌柜虽然权限很大,终究算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角色,真正遇到李四这样的超级大主顾的时候,还是要请真正的东家来做主的。
李四翘着二郎腿,“滋儿滋儿”的品着茶水,仔细打量着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昌吉隆分号。
这间客厅布置的勉强还算雅致,一张长条案下朱漆的黄木长桌,坐器分在两旁,角落里有杆绿竹的盆栽。
条案上香火缭绕,供奉的却不是财神,而是一条铜铸的扁担,扁担下系着俩小小的网兜,这就是徽商创始人所使用的物件儿了吧。
跟随李四同来的是路涧和十几个孩儿兵,镇南和七斤等童子站立在门外,只有路涧负手立在李四身后。
“尊客久候,失礼的很,”一个约莫四十大几岁的微胖男子挑帘子进来,身后就是刚才那位掌柜。
“好说,好说。”
“这是敝号的少东家,”掌柜知道李四是个大主顾,赶紧着介绍。
“胡朝宗。”
“李四,”来的时候早就打听清楚,这个胡朝宗虽然其貌不扬,而且一身的短打扮,看起来象个乡农,其实就是昌吉隆胡家的二号人物,除了他老爹胡康南胡老爷子,就是这位胡朝宗了。在庐州和凤阳一带,他才是昌吉隆的真正掌柜先生。
在徽商圈子里,胡朝宗也是鼎鼎有名的一个字号,尤其是在这几年和浙商潘家的商战中,屡屡占据上风,按照后世的说法,绝对是个商界奇才。
“我这里有一笔不算很小的生意,想和胡掌柜谈谈。”来就是买东西的,过多的寒暄客套也没有用。
“万两白银为定,怎么说也不是小买卖,李先生找我昌吉隆算是对了。”李四拍出来的那张典票就是出自昌吉隆的分号,而且说明算是定金。按照当时百货定三的规矩,拿一万两做定金,表明这将是一笔不少于三十万两成交量的超级大买单。
这样的大客户就是找老当家胡康南亲自接待也是应该,身为东家的胡朝宗自然赶紧出来。从一开始,胡朝宗就怀疑这个李四是个化名,要不是天大的人物,怎么可能做这么大的生意?
在乱世之中,大买家不愿表明身份也不是多么稀奇的事情,对方的真实身份如何,胡朝宗根本就没有关注的必要,只要把这笔大单敲定,对于自己在昌吉隆中的地位来说将更加巩固……
昌吉隆除了在各地大肆开展工、商贸易和抽佣买卖之外,更是广开典行,加速资金流动,用别人的钱来生钱。
这个典行更大的作用是存银,就是票号银庄的前身。李四拿出的那张典票就等于是银票,而且是昌吉隆自己开出的银票。这么大宗的买卖胡朝宗自然是慎之又慎,仔细核对了典票之后,还派人去典行查了。确认对方真的是在本号存入万辆白银之后,立刻意识到这是一笔生平未见的大生意。
“这是我所需要的货品清单、价目,胡掌柜过目。”
李四从怀里取出厚厚一大叠清单,递给胡朝宗。
这是怎样的一个清单呐!
大到车马棚帐,小到钢针铁钉,铁锅木盆粮米油盐等居家之物自然是在胡朝宗意料之中,毕竟现在的流民太多谁也离不开这些生活起居的物件儿。让胡朝宗想象不到的是清单里赫然还有生铁、煤、硝等物,而且数量奇大。
这些东西本身不值几个钱,一两银子能买一大堆,可这数量这么大,尤其是生铁就要二十万斤,这本身就说明了某种问题。
铁这东西价格很是低廉,一直是受官府限制买卖的东西。这年头虽然谁也不大把官府放在眼里,可这么大数量的生铁不是大葱也不是白菜,还是要仔细权衡的。
李四面带微笑的看着胡朝宗和那个掌柜小声的商议。
“李先生,按说我不该多嘴,不过这二十万斤生铁……我想知道您拿这么多铁做什么?”
这么多的生铁流出去,只要对方有实力,就可以武装一支规模不算很小的军队。
“打造农具。”
二十万斤铁得打造多少农具?这样的谎话就是李四本人也不会相信,何况是胡朝宗这样的商场老狐狸。
摆明了就是人家不想说实话而已。
“怎么样?贵号能不能凑齐货品单上所列之物?”
“能,”胡朝宗很肯定昌吉隆的实力,毫不犹豫的肯定之后说道:“只是这生铁属官家禁物,途中恐多有周折……”
“老狐狸!”李四心中暗骂一番,依旧是面带微笑的说道:“我只需贵号那货物送到上土集即可,这也是在庐州地面上,昌吉隆不会连这么点能力也没有吧?胡掌柜难道嫌价格过低?”
如昌吉隆这样的大字号,在地方上肯定有盘根错节的势力,要说没有和官府有这样那样的关系,那才真是见鬼了呢。
不要说是生铁,哪怕就是红衣大炮,这些徽商也能送到任何地方,前提是价格合适。李四坚信这一点。
“李先生给出的价格不低,小号甚是满意。”胡朝宗终于放下人畜无害的笑容,胖乎乎黑黝黝的脸上现出商家特有的那种表情:“小号也有能力把尊客所需的一应货物送到上土集,只不过要百货加三。”
就是再把价格提高百分之三。
追逐利润始终是商业的本质呐!
“嘿嘿,好说,加三就加三,”李四笑呵呵的看着胡朝宗:“只不过我要贵号在月内把所有货品送达,否则每迟到一日我就百货扣三……”
一个月之内你不能把我所要的东西送到指定地点,每天我就扣你百分之三。
“这不可能,”胡朝宗很郑重的摇头:“李先生所需物资庞大且繁杂,要一月运送完毕肯定不能……”
胡朝宗伸出两个胖胖的手指:“两月,两月如何?”
“就一月,只能是一月。”
“那恕小号无能为力了。”胡朝宗把无奈的表情写在脸上:“时日仓促,小号实在做不到。李先生收好典票,您这样的定金我们不敢接。”
李四取回典票:“既然你们胡家做不到,看来我们只要去找介家了,涧儿,咱们走。”
“我们胡家做不到的事情,介家同样做不到,尊客不如多宽限些时日……”
“你们做不到不代表所有人做不到,就算介家不行,还是浙江潘家,潘家的福瑞隆也是大字号。”
胡朝宗笑道:“潘家本是浙商,还有沈万三的帽子压着他们,在本地的实力远不如我昌吉隆,我们胡、介两家做不到的事情潘家更是无能为力。”
“嘿嘿,潘家确实不如你们胡、介两家,不过他们浙商在本地被你们打压的抬不起头来,比你们更需要我这样的买家。”李四象个攥住狐狸尾巴的猎手一样看着这位徽商大鳄:“若是我把这货单拿给潘家,他们就是拼了命也会按我所说的完成。只要我把同样的买卖和潘家做这么三回五次,潘家没准儿就真能咸鱼翻身,胡掌柜你说有没有这种可能?”
商场的激烈争斗从来就不比真正的战场逊色,胡、介两家联手这才把潘家的商业势力一再打压,眼看着就能把竞争对手挤出这片地盘。
潘家本是明初大贾沈万三的后人,在经过二百多年的韬光养晦之后,近二三十年才新近侵入徽商的地盘。
虽然潘家秉承了浙商小心谨慎的传统,可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在这个时候胆壮一回。李四的买单太大,真的要和浙商势力成功交易几次,本地的商业版图不是没有重新洗牌的可能。
“尊客不必去找潘家,这笔生意我们昌吉隆做下了。”
“好,”李四大赞一声:“这才是徽商当有的魄力,来,咱们立字为凭。”
“李先生忒也小看我们徽商了,我胡家说好的买卖,就是天塌下来也不会反悔……”
第82章 小号大号
霍山,昌吉隆分号。
在庐、凤两府,甚至是整个江淮地区,没有人不知道昌吉隆胡家。
在十户九商的庐州,昌吉隆可谓源远流长财雄势大,是徽商中最具实力和代表意义的一支。
徽商,崭露头角于东晋末年,到南宋时候成为一股庞大的民间资本力量,尤其是在本朝初年,浙商势力消褪以后,徽商大举扩张,成为大明朝商业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和通过与满蒙贸易而飞速崛起的晋商相比,徽商集团拥有更深厚的积累和沉淀,也拥有更好的口碑。在明初洪武皇帝屡次打击浙商势力之后,浙商显得更加保守,终于成就了徽商在商业上的霸主地位。
在庐州凤阳两地,最具实力的就是胡、介两家。
从北宋宣和年间开始,胡家的祖先就依靠一条扁担两个网兜,在江淮一带贩卖纸张笔墨,历经数百年的时光,以几十代人汗水,终于成就今日昌吉隆在徽商当中的霸主地位。
如今的昌吉隆早已不是当年仅仅从事贩运的小商小贩,而是集工、商、佣、典于一身的百年老号,各分号联号开遍江淮一带,就是远在广南也有昌吉隆的买卖。
在店伙有些谦卑的引导下,李四进入了昌吉隆霍山分号的内院。
和当时所有的店铺一样,霍山分号也是前厅后院式结构,前面是交易柜铺,车马繁杂;后头则是店伙东家的住所,也有囤积货物的仓房,后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商谈比较大宗的生意。
当李四掏出一万两的典票,霍山分号的掌柜就知道这么一笔巨大的生意不是自己能够做主的,立刻让店伙奉上茶水点心,赶紧去请这个东家出来。
掌柜虽然权限很大,终究算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角色,真正遇到李四这样的超级大主顾的时候,还是要请真正的东家来做主的。
李四翘着二郎腿,“滋儿滋儿”的品着茶水,仔细打量着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昌吉隆分号。
这间客厅布置的勉强还算雅致,一张长条案下朱漆的黄木长桌,坐器分在两旁,角落里有杆绿竹的盆栽。
条案上香火缭绕,供奉的却不是财神,而是一条铜铸的扁担,扁担下系着俩小小的网兜,这就是徽商创始人所使用的物件儿了吧。
跟随李四同来的是路涧和十几个孩儿兵,镇南和七斤等童子站立在门外,只有路涧负手立在李四身后。
“尊客久候,失礼的很,”一个约莫四十大几岁的微胖男子挑帘子进来,身后就是刚才那位掌柜。
“好说,好说。”
“这是敝号的少东家,”掌柜知道李四是个大主顾,赶紧着介绍。
“胡朝宗。”
“李四,”来的时候早就打听清楚,这个胡朝宗虽然其貌不扬,而且一身的短打扮,看起来象个乡农,其实就是昌吉隆胡家的二号人物,除了他老爹胡康南胡老爷子,就是这位胡朝宗了。在庐州和凤阳一带,他才是昌吉隆的真正掌柜先生。
在徽商圈子里,胡朝宗也是鼎鼎有名的一个字号,尤其是在这几年和浙商潘家的商战中,屡屡占据上风,按照后世的说法,绝对是个商界奇才。
“我这里有一笔不算很小的生意,想和胡掌柜谈谈。”来就是买东西的,过多的寒暄客套也没有用。
“万两白银为定,怎么说也不是小买卖,李先生找我昌吉隆算是对了。”李四拍出来的那张典票就是出自昌吉隆的分号,而且说明算是定金。按照当时百货定三的规矩,拿一万两做定金,表明这将是一笔不少于三十万两成交量的超级大买单。
这样的大客户就是找老当家胡康南亲自接待也是应该,身为东家的胡朝宗自然赶紧出来。从一开始,胡朝宗就怀疑这个李四是个化名,要不是天大的人物,怎么可能做这么大的生意?
在乱世之中,大买家不愿表明身份也不是多么稀奇的事情,对方的真实身份如何,胡朝宗根本就没有关注的必要,只要把这笔大单敲定,对于自己在昌吉隆中的地位来说将更加巩固……
昌吉隆除了在各地大肆开展工、商贸易和抽佣买卖之外,更是广开典行,加速资金流动,用别人的钱来生钱。
这个典行更大的作用是存银,就是票号银庄的前身。李四拿出的那张典票就等于是银票,而且是昌吉隆自己开出的银票。这么大宗的买卖胡朝宗自然是慎之又慎,仔细核对了典票之后,还派人去典行查了。确认对方真的是在本号存入万辆白银之后,立刻意识到这是一笔生平未见的大生意。
“这是我所需要的货品清单、价目,胡掌柜过目。”
李四从怀里取出厚厚一大叠清单,递给胡朝宗。
这是怎样的一个清单呐!
大到车马棚帐,小到钢针铁钉,铁锅木盆粮米油盐等居家之物自然是在胡朝宗意料之中,毕竟现在的流民太多谁也离不开这些生活起居的物件儿。让胡朝宗想象不到的是清单里赫然还有生铁、煤、硝等物,而且数量奇大。
这些东西本身不值几个钱,一两银子能买一大堆,可这数量这么大,尤其是生铁就要二十万斤,这本身就说明了某种问题。
铁这东西价格很是低廉,一直是受官府限制买卖的东西。这年头虽然谁也不大把官府放在眼里,可这么大数量的生铁不是大葱也不是白菜,还是要仔细权衡的。
李四面带微笑的看着胡朝宗和那个掌柜小声的商议。
“李先生,按说我不该多嘴,不过这二十万斤生铁……我想知道您拿这么多铁做什么?”
这么多的生铁流出去,只要对方有实力,就可以武装一支规模不算很小的军队。
“打造农具。”
二十万斤铁得打造多少农具?这样的谎话就是李四本人也不会相信,何况是胡朝宗这样的商场老狐狸。
摆明了就是人家不想说实话而已。
“怎么样?贵号能不能凑齐货品单上所列之物?”
“能,”胡朝宗很肯定昌吉隆的实力,毫不犹豫的肯定之后说道:“只是这生铁属官家禁物,途中恐多有周折……”
“老狐狸!”李四心中暗骂一番,依旧是面带微笑的说道:“我只需贵号那货物送到上土集即可,这也是在庐州地面上,昌吉隆不会连这么点能力也没有吧?胡掌柜难道嫌价格过低?”
如昌吉隆这样的大字号,在地方上肯定有盘根错节的势力,要说没有和官府有这样那样的关系,那才真是见鬼了呢。
不要说是生铁,哪怕就是红衣大炮,这些徽商也能送到任何地方,前提是价格合适。李四坚信这一点。
“李先生给出的价格不低,小号甚是满意。”胡朝宗终于放下人畜无害的笑容,胖乎乎黑黝黝的脸上现出商家特有的那种表情:“小号也有能力把尊客所需的一应货物送到上土集,只不过要百货加三。”
就是再把价格提高百分之三。
追逐利润始终是商业的本质呐!
“嘿嘿,好说,加三就加三,”李四笑呵呵的看着胡朝宗:“只不过我要贵号在月内把所有货品送达,否则每迟到一日我就百货扣三……”
一个月之内你不能把我所要的东西送到指定地点,每天我就扣你百分之三。
“这不可能,”胡朝宗很郑重的摇头:“李先生所需物资庞大且繁杂,要一月运送完毕肯定不能……”
胡朝宗伸出两个胖胖的手指:“两月,两月如何?”
“就一月,只能是一月。”
“那恕小号无能为力了。”胡朝宗把无奈的表情写在脸上:“时日仓促,小号实在做不到。李先生收好典票,您这样的定金我们不敢接。”
李四取回典票:“既然你们胡家做不到,看来我们只要去找介家了,涧儿,咱们走。”
“我们胡家做不到的事情,介家同样做不到,尊客不如多宽限些时日……”
“你们做不到不代表所有人做不到,就算介家不行,还是浙江潘家,潘家的福瑞隆也是大字号。”
胡朝宗笑道:“潘家本是浙商,还有沈万三的帽子压着他们,在本地的实力远不如我昌吉隆,我们胡、介两家做不到的事情潘家更是无能为力。”
“嘿嘿,潘家确实不如你们胡、介两家,不过他们浙商在本地被你们打压的抬不起头来,比你们更需要我这样的买家。”李四象个攥住狐狸尾巴的猎手一样看着这位徽商大鳄:“若是我把这货单拿给潘家,他们就是拼了命也会按我所说的完成。只要我把同样的买卖和潘家做这么三回五次,潘家没准儿就真能咸鱼翻身,胡掌柜你说有没有这种可能?”
商场的激烈争斗从来就不比真正的战场逊色,胡、介两家联手这才把潘家的商业势力一再打压,眼看着就能把竞争对手挤出这片地盘。
潘家本是明初大贾沈万三的后人,在经过二百多年的韬光养晦之后,近二三十年才新近侵入徽商的地盘。
虽然潘家秉承了浙商小心谨慎的传统,可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在这个时候胆壮一回。李四的买单太大,真的要和浙商势力成功交易几次,本地的商业版图不是没有重新洗牌的可能。
“尊客不必去找潘家,这笔生意我们昌吉隆做下了。”
“好,”李四大赞一声:“这才是徽商当有的魄力,来,咱们立字为凭。”
“李先生忒也小看我们徽商了,我胡家说好的买卖,就是天塌下来也不会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