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变化中的渭州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九十四章变化中的渭州
渭州城一天一个样子。
蜀钞这东西实在是太方便了,苏明润那货的新式皮张一搞出来,什么都没弄,第一件事情是给全渭州的官吏和镇戎军每人免费赠送了一个皮夹子——装蜀钞的皮夹子!
每逢休沐,军士们早早就出了寨子,等待四通商号来拉人的四轮马车。
进了渭州城,那才叫一个热闹,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商贩们大多操着西南口音。
措大们对镜子头花之类的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吃!
香喷喷的油烙锅盔,那叫一个香,有牛肉馅和猪肉馅,配上一碗撒了香菜小虾米的馄饨,加上摊子边矮凳上相熟的战友一招呼,这就走不动道了。
锅盔的对面,是卖夹饼的,半干的夹饼拿尖刀捅开一个口子,炖得软乎的卤肉梆梆梆剁碎往里边一填,或者一小份西南特有的美食鲊笼笼朝里边一扣,一口下去,满口香!
再走两步,就是羊肉汤锅。
渭州羊便宜,架子上挂着五架洗剥干净的全羊,大缸里熬煮着添了香料的羊骨汤,簸箩里盛着各色羊杂。
这里是军阶稍高的什长,伙长们喜欢的地方。
挑两样本就煮熟改片的羊杂碎,或者不过了,喊伙计现割一份嫩肉腰柳,拿眉山豆瓣,泡姜,加点香芹香葱,应时节的菜蔬,大火爆炒出来。配上一角小酒,一盆羊血粉丝菜汤,三五同伴小桌上一座,开心得很。
夷人豪商高级军官,那就要进大馆子了,最难订上桌的,肯定是方知味。
方知味里菜色就多了,不过夷人军汉,多数都是牛嚼牡丹,他们最稀罕的,是这里的各色好酒。
果子泡酒就是喝个调剂,正宗的永春露那才是最受欢迎,至于上了年纪的大佬,玉局观的泡药酒那是每次来必点的。
小道消息,都转运使薛向有一次来渭州视察,品尝了方知味的虎鞭鹿茸酒,回去的时候,队伍里就多了一抬小轿。
要说渭州值得骄傲的本土饮食,大概就是面食了。
渭州有一种草,干后风一吹就变成球满地滚,李商隐曾经形容自己“走马兰台类转蓬”,说得就是西北特有的蓬草。
苏油嘴馋,西北美食里边喜欢的不多,拉面算一个,羊肉泡馍算一个。
当年吃第一次吃羊肉泡馍,觉得很难吃,直到陕西土著朋友指点迷津后,苏油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羊肉泡馍。
那些步行街上很热闹的,都一般,真正好吃的泡馍,藏在回民老街深处,早上六点就要起床过去,因为人家卖到早上九点过就卖光了,你去晚了想吃还吃不着。
苏油吃过一顿之后,当天晚上就早早睡了,因为决定第二天要早起。
没办法,西北饮食分量太足,只能第一天吃牛肉泡馍,第二天吃羊肉泡馍。
泡馍在渭州很好复原,大苏比苏油先到西北几年,早就对羊肉汤赞不绝口,认为“秦烹唯羊羹”。
苏油的改良,仅仅是酵母烙饼,胡椒粉,作为小菜的糖蒜。
后世老三样。
拉面要用到刚刚说过那种蓬草烧成的灰,用处多了,除了食用,还用来洗衣服,洗头。
现在烧蓬灰已不再是为了自己家用了,而是一种赚钱的营生。四周村民留足自己用的,还把蓬灰送到工作队,换成蜀钞。
蓬灰拉到华亭,重新加工提炼成白色粉末。
它是好东西,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很方便就能让它变成硝酸钾。
拉面的主要诀窍还不在拉面,而是与羊羹不一样的牛肉汤。
这东西起源于唐代,苏油托蔡确寻访了许久,方才找到正宗羊羹和牛肉汤面的传人。
苏油的借口很充分,如今渭州百业待兴,我们要和西夏人抢时间,因此要发展快餐。
教育是百年大计,学子们的伙食要抓好,当年仁宗亲自赞赏过太学馒头,那我们就来州学拉面!州学泡馍!州学大包子!
每每看到张载笑呵呵地请来访的官员和学者吃拉面,苏油就忍不住想起龙昌期,那个调皮贪嘴的倔老头。
不过人家张横渠是真的谦虚,虽说是阿囤元贞的老师,但是也在和元贞学数学。
《易》,是张横渠的弱项,当年文彦博在京师设虎皮座请张载讲学,《宋史》就有记载:
“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
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
蜀学的思路让张载叹为观止,穷究物理,反证天道,从简易处入手,推演堆砌,逐渐推高,而每一步都证到实处,坚不可易。
对于无法解释的事情,蜀学认为都值得研究,但是没有证明无法复制,没有提炼出理论之前,都认为是尚未明理。
需要细究。而不是随口臆断。可以猜测,但是必须说明那是猜测。
张载认为,这是蜀学与别派最大的不同,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比如自己的一元二炁论,就显得虚无;而蜀学的元素周期论,就有无数的证明。
关键是,这些证明,后来都变成了致用之学,发展出来的技术和产品,都非常得用。
儒家讲究修齐治平,但是怎么修,怎么从修到齐,怎么齐,怎么从齐到治,这一步一步怎么走,大家就知道“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八个字。
更具体的,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
张载觉得,蜀学虽然不尚义理,不唱高调,但是在“如何做”这上头,算是诸派当中头一份的扎实。
好东西,就要学,于是晚间的时候,张载常常捧着解不开的数学题过来,让苏油讲解。
苏油自然是耐心解说,政治家的本质,就是影响大多数的人,让人接受自己的思路,一起向自己的政治方向努力。
关学,完全可以成为蜀学的政治盟友。
李复和阿囤元贞,如今可以说是掉了个个,一个成了蜀学弟子,一个成了关学弟子。
大多数普通人,却没有忧国忧民,拯时济世之心,他们只想吃饱,睡好,开心。
比如休沐的军士和做生意的商人,吃饱喝足后,城中能供开心的可去之处也不少。
方知味的旁边,就是一处茶馆,仨老头早中晚,用还熟练的汴京官话说书。
上午是《五代》,下午是《三国》。
孝子忠臣,贤君良将,这个东西叫平话。
到了晚上,休沐的军士们都被逼着回营了,说得书就换成了杂记,也叫浑话。
其中不少偷情野合神仙打架的荤故事,明明是一个老头在上边说,一样听得下边那些老少爷们们脸红脖子粗。
这也是本事儿,听闻小苏探花将之称为码头艺术——这可是汴京码头上最正宗的口书手艺。
还都是有正经传承的,《五代》的尹常卖,《三国》的霍四究,讲浑话的孙十五,都是家传的渊源。
渭州城,诗词歌赋咿咿呀呀的唱曲儿是没市场的,如今可就这样的艺术形式才受欢迎。
第三百九十四章变化中的渭州
渭州城一天一个样子。
蜀钞这东西实在是太方便了,苏明润那货的新式皮张一搞出来,什么都没弄,第一件事情是给全渭州的官吏和镇戎军每人免费赠送了一个皮夹子——装蜀钞的皮夹子!
每逢休沐,军士们早早就出了寨子,等待四通商号来拉人的四轮马车。
进了渭州城,那才叫一个热闹,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商贩们大多操着西南口音。
措大们对镜子头花之类的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吃!
香喷喷的油烙锅盔,那叫一个香,有牛肉馅和猪肉馅,配上一碗撒了香菜小虾米的馄饨,加上摊子边矮凳上相熟的战友一招呼,这就走不动道了。
锅盔的对面,是卖夹饼的,半干的夹饼拿尖刀捅开一个口子,炖得软乎的卤肉梆梆梆剁碎往里边一填,或者一小份西南特有的美食鲊笼笼朝里边一扣,一口下去,满口香!
再走两步,就是羊肉汤锅。
渭州羊便宜,架子上挂着五架洗剥干净的全羊,大缸里熬煮着添了香料的羊骨汤,簸箩里盛着各色羊杂。
这里是军阶稍高的什长,伙长们喜欢的地方。
挑两样本就煮熟改片的羊杂碎,或者不过了,喊伙计现割一份嫩肉腰柳,拿眉山豆瓣,泡姜,加点香芹香葱,应时节的菜蔬,大火爆炒出来。配上一角小酒,一盆羊血粉丝菜汤,三五同伴小桌上一座,开心得很。
夷人豪商高级军官,那就要进大馆子了,最难订上桌的,肯定是方知味。
方知味里菜色就多了,不过夷人军汉,多数都是牛嚼牡丹,他们最稀罕的,是这里的各色好酒。
果子泡酒就是喝个调剂,正宗的永春露那才是最受欢迎,至于上了年纪的大佬,玉局观的泡药酒那是每次来必点的。
小道消息,都转运使薛向有一次来渭州视察,品尝了方知味的虎鞭鹿茸酒,回去的时候,队伍里就多了一抬小轿。
要说渭州值得骄傲的本土饮食,大概就是面食了。
渭州有一种草,干后风一吹就变成球满地滚,李商隐曾经形容自己“走马兰台类转蓬”,说得就是西北特有的蓬草。
苏油嘴馋,西北美食里边喜欢的不多,拉面算一个,羊肉泡馍算一个。
当年吃第一次吃羊肉泡馍,觉得很难吃,直到陕西土著朋友指点迷津后,苏油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羊肉泡馍。
那些步行街上很热闹的,都一般,真正好吃的泡馍,藏在回民老街深处,早上六点就要起床过去,因为人家卖到早上九点过就卖光了,你去晚了想吃还吃不着。
苏油吃过一顿之后,当天晚上就早早睡了,因为决定第二天要早起。
没办法,西北饮食分量太足,只能第一天吃牛肉泡馍,第二天吃羊肉泡馍。
泡馍在渭州很好复原,大苏比苏油先到西北几年,早就对羊肉汤赞不绝口,认为“秦烹唯羊羹”。
苏油的改良,仅仅是酵母烙饼,胡椒粉,作为小菜的糖蒜。
后世老三样。
拉面要用到刚刚说过那种蓬草烧成的灰,用处多了,除了食用,还用来洗衣服,洗头。
现在烧蓬灰已不再是为了自己家用了,而是一种赚钱的营生。四周村民留足自己用的,还把蓬灰送到工作队,换成蜀钞。
蓬灰拉到华亭,重新加工提炼成白色粉末。
它是好东西,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很方便就能让它变成硝酸钾。
拉面的主要诀窍还不在拉面,而是与羊羹不一样的牛肉汤。
这东西起源于唐代,苏油托蔡确寻访了许久,方才找到正宗羊羹和牛肉汤面的传人。
苏油的借口很充分,如今渭州百业待兴,我们要和西夏人抢时间,因此要发展快餐。
教育是百年大计,学子们的伙食要抓好,当年仁宗亲自赞赏过太学馒头,那我们就来州学拉面!州学泡馍!州学大包子!
每每看到张载笑呵呵地请来访的官员和学者吃拉面,苏油就忍不住想起龙昌期,那个调皮贪嘴的倔老头。
不过人家张横渠是真的谦虚,虽说是阿囤元贞的老师,但是也在和元贞学数学。
《易》,是张横渠的弱项,当年文彦博在京师设虎皮座请张载讲学,《宋史》就有记载:
“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
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
蜀学的思路让张载叹为观止,穷究物理,反证天道,从简易处入手,推演堆砌,逐渐推高,而每一步都证到实处,坚不可易。
对于无法解释的事情,蜀学认为都值得研究,但是没有证明无法复制,没有提炼出理论之前,都认为是尚未明理。
需要细究。而不是随口臆断。可以猜测,但是必须说明那是猜测。
张载认为,这是蜀学与别派最大的不同,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比如自己的一元二炁论,就显得虚无;而蜀学的元素周期论,就有无数的证明。
关键是,这些证明,后来都变成了致用之学,发展出来的技术和产品,都非常得用。
儒家讲究修齐治平,但是怎么修,怎么从修到齐,怎么齐,怎么从齐到治,这一步一步怎么走,大家就知道“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八个字。
更具体的,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
张载觉得,蜀学虽然不尚义理,不唱高调,但是在“如何做”这上头,算是诸派当中头一份的扎实。
好东西,就要学,于是晚间的时候,张载常常捧着解不开的数学题过来,让苏油讲解。
苏油自然是耐心解说,政治家的本质,就是影响大多数的人,让人接受自己的思路,一起向自己的政治方向努力。
关学,完全可以成为蜀学的政治盟友。
李复和阿囤元贞,如今可以说是掉了个个,一个成了蜀学弟子,一个成了关学弟子。
大多数普通人,却没有忧国忧民,拯时济世之心,他们只想吃饱,睡好,开心。
比如休沐的军士和做生意的商人,吃饱喝足后,城中能供开心的可去之处也不少。
方知味的旁边,就是一处茶馆,仨老头早中晚,用还熟练的汴京官话说书。
上午是《五代》,下午是《三国》。
孝子忠臣,贤君良将,这个东西叫平话。
到了晚上,休沐的军士们都被逼着回营了,说得书就换成了杂记,也叫浑话。
其中不少偷情野合神仙打架的荤故事,明明是一个老头在上边说,一样听得下边那些老少爷们们脸红脖子粗。
这也是本事儿,听闻小苏探花将之称为码头艺术——这可是汴京码头上最正宗的口书手艺。
还都是有正经传承的,《五代》的尹常卖,《三国》的霍四究,讲浑话的孙十五,都是家传的渊源。
渭州城,诗词歌赋咿咿呀呀的唱曲儿是没市场的,如今可就这样的艺术形式才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