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述病情太医藏隐曲 定总督首辅出奇招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紧挨乾清宫的东暖阁,是皇上批览奏折处理政务之地。虽然书籍盈架卷帙浩繁,看上去却少有翻动。硕大几案后头的正面墙上,悬了一块黑板泥金的大匾,书有“宵衣旰食”四个大字,乃是当今皇上的父亲世宗皇帝的手书。按规矩这东暖阁外臣不得擅入,但隆庆皇帝有时懒得挪步,偶尔也在这里召见大臣垂询军政大事。因此这东暖阁中也为大臣设置了一间值房,以备不时之需。眼下这间值房正好派上了用场。离开隆庆皇帝寝宫的高拱与张居正,被安排在这里守候。没有皇上的旨意,他们不得离开。
乾清宫本来就烧了地龙取暖,再加上值班太监临时又增烧了铜盆炭火,值房里显出一片温暖祥和。两位大臣刚刚坐定,御膳房的小火者就摆上了一桌茶点,琳琅满目总有好几十样。折腾了一早晨的高拱,早已饥肠辘辘。小火者添一碗加了蜜枣枸杞的二米粥捧上,他接过刚要喝,却一眼瞥见盛粥的小瓷碗上绘了一幅春宫图:一对妙龄男女全身赤裸一丝不挂,少女弯腰两手扶住一把椅子,回过头来朝身后站着的少男莞尔微笑,大送秋波,少男手拿阳具顶着少女高高翘起的白腻丰腴的屁股……高拱顿时大倒胃口,放下那只碗,对侍立在侧的小火者说:“再给我换一碗。”
小火者以为高拱嫌二米粥太烫,躬身回答说:“高老先生,二米粥刚出锅,都是这么烫的,要不,您老先喝碗牛乳。”
宫中规矩,太监统称内阁大臣为老先生。高拱情知小火者理解错了,索性将错就错,只要能换碗就成,回答说:“中,那就先喝碗牛乳。”
小火者添了一碗牛乳捧上。高拱接过那只碗,又傻眼了。碗上仍是绘的一幅春宫图,一对赤裸男女在床上滚作一堆,两嘴相吻,男的一手拿住女的乳房,一手按住女的下身,淫邪不堪。高拱又把碗放下了。他看了看坐在对面的张居正,正专心致志地喝着二米粥。他顿时生起气来,朝小火者做起了脸色:“再给我换一碗。”
小火者觉得这位首辅大人比皇上还难侍候,却也只能赔着小心问道:“要不,给您老换一碗莲子雪花羹?”
高拱回答:“还是二米粥,给我换只碗。”
“换碗?”小火者伸着脖子看了看高拱面前的两只碗,迷惑不解地问,“请问高老先生要只什么样的碗?”
高拱指了指碗上的春宫图,啐了一口骂道:“你看看这碗上画的什么劳什子,叫人如何吃得下饭。嗯?”
小火者这才明白高拱挑剔的原因,嘴一咧想笑,但看高拱乌头黑脸样子吓人,又赶忙收了笑容答道:“今天这顿早点,是孟老公公特意关照下来,按皇上早点规格给二位老先生办下的,皇上平常用餐,用的也是这些碗碟。”
小火者这么一解释,高拱不好再说什么,只得缓和口气说:“你给我找只没画儿的碗来。”
小火者见怪不怪,摇摇头答道:“不是奴才驳您老的面子,这乾清宫里,实在找不到一只没有画儿的碗。您老看看桌上的这些碗碟,哪一只上头没有画儿?”
高拱俯身一看,果然所有的杯盘碗碟大至汤罐小至羹匙都绘有春宫图。张居正这时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第二碗二米粥,高拱狐疑地问他:“你那碗上也有?”
张居正笑一笑,把碗伸过来给高拱看,说道:“我这只碗上不但绘有巫山云雨男女销魂之状,旁边还题了一句诗:春宵一刻值千金。”
“你吃得下?”高拱问。
“皇上吃得下,我们做大臣的,焉有吃不下之理。”张居正说着,又伸筷子夹了桌上的一块枣泥糕送到口中。
高拱无奈,只得弃了牛乳、二米粥不喝,伸筷子夹桌上的各色点心吃。一边吃,一边问小火者:“你刚才提到孟公公,他人呢?”
小火者答道:“孟公公在司礼监值房里。”
“他怎么没过来?”
“回高老先生,没有皇上的旨意,孟公公不能过来。”
吃着吃着,高拱心里又来了气。世宗皇帝在位时,当今皇上被封为裕王。高拱是裕王的老师,担任讲席有十几年之久,两人感情自是非同一般。裕王登基成了隆庆皇帝,高拱政治生涯峰回路转,顺利入阁。但因他性情急躁遇事好斗,很快又受到几个资深老臣的排斥而怆然出阁,直到隆庆四年才荣登首辅之位。隆庆皇帝对这位老师相甚为倚重,大小政务任其处置绝少掣肘。高拱对这知遇之恩感激涕零,久而久之也就沽恩恃宠,朝中大事由他一人专断。他心底很清楚,要想保住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天字一号枢臣地位,就必须保证皇上春秋康健,国祚绵长。可是,怎奈这个皇上是个色中饿鬼。刚才在皇极门外,问他要那个鞑靼美女奴儿花花;现在在这乾清宫里,又看到这么多餐具器皿上的春宫图。长期置身于这种淫邪环境,纵是神仙,也难保金刚不坏之身。想到这里,高拱把手中的筷子狠狠朝桌上一掼,怒气冲冲地说:“这些餐具,应该统统撤换!”
几个小火者都吓得退到一边,噤若寒蝉。张居正呷了一口茶汤漱漱口。十年前他与高拱在国子监共事,而后又都充当裕王府讲官,现在又同为内阁辅臣,对高拱的脾气心性是再熟悉不过了。“元辅,”张居正缓缓说道,“制作这批餐具瓷器的二十万两银子,还是你指示户部从太仓银中划拨的呢。”
张居正这么一提醒,高拱倒记起来了。他任首辅之初,皇上谕旨要在景德镇开窑烧制一批宫廷专用瓷器,内务库造了一个预算报来,总共需用二十万两银子。高拱心里头虽然觉得此举太过靡费,但皇上既已发话,还得承旨照办,于是吩咐户部如数拨给。宫廷所用各色物件,照例都由皇上直接派太监监造,政府不得过问。所以高拱虽然出了钱,却并不知道烧制的是些什么玩意儿。
“我倒要查查,把春宫图烧到瓷器上,究竟是什么人的主意。”高拱悻悻地说。
“元辅不用查了。”张居正说着,就把东暖阁的当值太监喊了来,问他,“听说东暖阁里头,有一面墙陈列的都是隆庆四年烧制的瓷器,可有此事?”
当值太监回答:“回张老先生,确有其事。”
张居正说:“你可否领元辅进去一看?”
当值太监点点头。东暖阁与这值房本来就一门之隔,当值太监推开门,让两位辅臣进去。皇上召阁臣议事,大都在文华殿或者平台,高拱与张居正两人虽然都在内阁多年,却也是第一次进到东暖阁。高拱首先看到“宵衣旰食”那块匾额,扫了一眼罗列整齐的书籍卷帙之后,便走到北墙一列古色古香的红木古董架前,靠近皇上批览奏章的那只架子上,分三层陈列了二十四只尺八月色素盘,这些盘光泽典雅,薄如卵膜,每只盘面上均绘有男女交媾之图。仔细看来,却是根据民间流传既久的《素女经》编绘而成的。二十四幅春宫图分别描绘出二十四种男女交媾之法。“皇上每天就是看着这些盘子处置国家大事?”高拱不禁在心底发问,顿时产生国家社稷庙堂神器遭到亵渎的感觉。张居正比高拱看得仔细,他伸手弹了弹一个盘子,发出清脆的响声,整只盘子仿佛都在颤动,他拿起那只盘子举在眼前一看,盘子几乎是透明的。他把盘子翻了一个面,从盘底依然可以看清盘面上绘制的那幅春宫图——红男绿女,毛发俱见。“这是景德镇瓷器的极品!”张居正赞叹道。
当值太监凑上前来答道:“听万岁爷说,就这二十四只盘子,烧制的工价银就费去了六万两银子。”
“啊?”张居正目光一转,望着高拱说道,“宁夏一省一年的赋税收入,不过两万多两银子,贵州一省也才三万多两。这一套盘子,要耗掉两省一年的赋税。”
高拱恨不得把这些盘子一股脑儿掀翻在地摔个粉碎,但听出张居正的话中却有讥讽他的意思,不由得脸一沉,反唇相讥道:“你我方才吃的这顿早点,也够乡下小户人家一年的用度,处处打小算盘,皇上的威福何在!”
说话间,两人回到值房。小火者已撤去了那桌早点,为两人重新沏茶。吃早点之前,高拱就吩咐过,一俟太医给皇上诊断完毕就过来具报。这会儿太医离开寝宫来到值房,行了官礼之后,高拱问道:
“皇上患的何病?”
太医答:“依卑职诊断,皇上是中风。”
“中风?”高拱有些怀疑,“大凡中风之人,或偏瘫在床,或口齿不清,如何皇上还满地乱跑,打妄语?”
太医答道:“元辅所言极是,一般中风之人都是这种症状,但皇上情形又有所不同。皇上平常吃的补药太多,人总是处在极度亢奋之中。方才卑职给皇上把脉,寸脉急促,关脉悬浮而尺脉游移不定,这正是中焦阻塞内火攻心之象。病从丙,按五行来讲,丙为火,正月为寅,木助火发,皇上内火出表为疮,可见火毒之重。如今到了卯月,邪火更旺,出表为疮,攻心为毒。皇上的火毒已由表及里,由皮入心。在表者,疮毒猖獗,入心者,火燎灵犀,便会生出许多妄想。所谓风,就是火毒。所以卑职才敢断语,皇上今次之病,实乃中风之象。”
这太医快七十岁了,在太医院已待了四十年,论医术是太医院中的首席。听他娓娓道来,剖析明白道理充足,高拱不得不信,一颗心顿时也就沉重起来,他下意识捻了捻胡子,打量着太医问道:“依你看,皇上的病,重还是不重?”
“重!”太医回答肯定。
“重到何等地步?”
面对首辅的逼问,太医感到犯难。因为据他拿脉来看,皇上已病入膏肓,弃世也只在百日之内。但如据实禀告,首辅一怒,定他个“妖言惑众,诅咒皇上”的罪名,轻者发配边疆,重者斩首弃市。若隐瞒不报,到时候皇上真的一命归西,也可以定他个“诊治不力,贻误病情”之罪,照样可以严惩。在心里盘桓一番,太医答道:
“中风之症,古来就是大病,何况皇上的风症比起寻常症状来,显得更为复杂,若要稳住病情不至发展,重在调养。”
“如何调养?”
“方才卑职已经讲过,病从火,人自娘胎出来就带了火毒,一个人只要注意降火,就能保证大病不生,以终天年。自古神医如扁鹊、华佗,还有孙思邈的《千金方》,张仲景的《伤寒论》,讲的都是祛火去邪的道理。而祛火去邪之大法,第一条就是要清心寡欲。皇上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再辅以汤药,病情就一定能够好转。”
听了太医一席话,在座的人都默不做声。太医又把为皇上开出的药单呈上请高拱过目,高拱胡乱看了一回,脑子里却浮出瓷盘上的那些春宫图来,他知道皇上第一等做不了的事就是清心寡欲。作为臣道,可以为皇上排忧解难,处理好军政大事,但对于皇上的私生活,却是不敢随便进言的。隆庆二年时,礼科都给事中胡达奎上本规劝皇上不要沉湎女色,而应配厚德于天地,以国事为重,进贤亲政,垂范天下。结果惹得龙颜大怒,批旨下来把胡达奎削职为民,永不叙用。从此再没有人敢进言规劝皇上。高拱饱读圣贤之书,红颜误国的道理,他可以一车一车地讲。但他柄国两年,对皇上的贪恋女色却一味地采取纵容袒护态度。惟其如此,他这位内阁首辅才能够臣行君道,挟天子以令诸侯,控驭百官于股掌之中……如今风云突变,尽管太医闪烁其词,但从他的口风中依然可以听出皇上患了绝症。高拱看了看坐在对面的比他小了十三岁的张居正,突然感到了巨大的威胁。他挥手让太医退下,又喊来东暖阁当值太监,对他说道:“你现在去内阁,传我的指示,让内阁中书迅速拟一道紧急咨文照会在京各衙门。第一,皇上患病期间,各衙门堂官从今天起,一律在衙门夜宿当值,不得回家;第二,从明日起,各衙门官员全部青衣角带入衙办公,为皇上祈福三天;第三,所有官员不得妄自议论皇上病情,违令者从严惩处;第四,各衙门不得借故渎职,办公勤勉一如往昔,凡欲议决之大事,一律申报内阁,不得擅自决断……”高拱斩钉截铁,一口气讲完他的指示。当值太监领命出了东暖阁前往内阁去了。望着他笃笃跑去的背影,高拱这才想起张居正坐在屋里,也就敷衍地问了一句:“太岳,你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张居正虽然对高拱这种无视次辅存在的做法大有腹诽,但表面上却看不出任何一点怨恨来,他笑模笑样地说:“元辅的安排妥帖周到,下官全都赞同。”
说话间,只见又有一个太监飞奔进来,跪在高拱面前,高声说道:“通政司差人给高老先生送来一封八百里快报。”说着把一封盖了关防封了火漆的信封双手递上,高拱接过一看,又是从广西庆远府前线传来的邸报。
邸报是两广总督李延寄来的。自从去年冬月叛民猖獗以来,李延一直在前线督阵围剿。这封邸报的内容是,继上次韦银豹攻破庆远府后,数日前又连续劫掠了宜山、天河两县,军民死伤无数,天河县城几乎被焚毁。高拱读过,顺手把邸报递给张居正,恼怒地说:“蒙古鞑子没有犯边,北方无事,没想到广西的几个蟊贼,竟然越闹越欢!”张居正看完邸报后说:“李延不耍奸隐瞒,如实禀告军情,也还算一个老成之人。他在邸报中为这次县城失守所作解释,说是岭南瘴疠,军士驻扎其中,多染疾疫,上吐下泻,浑身酸软乏力,站立尚且困难,何况持戈杀敌。这也不算推诿之词。”高拱哑然失笑,不无揶揄地说:“一个时辰前,你还义正词严,申说两广总督一定要撤换,如何现在口风一变,又为李延说起好话来?”张居正摇了摇手中的八百里邸报,回答说:“仆之所言,元辅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李延心存政府,遇事实报,这是优点。但此人实非军事人才,奏章弄文是把好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非他的长处,至于马上弯弓,诛凶讨虐,更非他能力所及。当一个府尹、抚台、按台,李延足资重任,但当一个威镇三军的总督,实在是叫他勉为其难。”
两人谈话间,东暖阁当值太监进来复命,言内阁书办官已按首辅指示拟出咨文,下午散班之前,即可传至京师各大衙门。与此同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也派人将十几份亟待“票拟”的奏折送来,请首辅阅处。高拱翻了翻,挑出李延前一份报告庆远府失守的奏折以及广西总兵俞大猷自劾失职申请处分的手本,递给张居正说:“这两份折子,皇上让我们票拟,你看如何处置?”
张居正心里忖道:“你不早就明确表示了态度吗,这时候又何苦来假惺惺地征求我的意见呢?”不满归不满,但回答极有分寸:“为剿灭韦银豹、黄朝猛率领的叛民,皇上已下过两道旨。限期剿灭的话,不但兵部、内阁咨文多次提起,就是圣旨上也郑重说过。如何匪焰愈剿愈烈?依仆之见,督帅既然不作改动,但李延也好,俞大猷也好,都应该谕旨切责,稍加惩戒。”
“如何惩戒,是降级还是罚俸?”
“既是稍加惩戒,还是罚俸为宜。”
“罚俸有何意义,”高拱冷冷一笑,没好气地说,“打仗打的是白花花的银子,总督纵然俸禄全无,吃克扣也可以吃出个富甲一方的人物来。”
张居正心里一咯噔,他听出高拱的话改了平日态度,于是问道:“依元辅之见,罚俸太轻?”
“是的。”
“元辅想给他们降级处理?”
“还是太轻!”
“那么,依元辅之见?”
“李延就地撤职,令其回原籍闲住。俞大猷嘛,罚俸也就不必了,降旨切责几句,令其戴罪立功。”
高拱一脸愤怒,差不多已是吹胡子瞪眼睛了,这倒叫张居正犯了踌躇。俞大猷本来就是冤枉的,这么处理倒也在情理之中,但对李延的态度,却不知为何在这么短短的一个时辰内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两人谈话间,东暖阁当值太监进来复命,言内阁书办官已按首辅指示拟出咨文,下午散班之前,即可传至京师各大衙门。
“元辅……”张居正喊了一句,竟没了下文。他以为高拱是一时生气说的气话,想规劝几句,但刚欲开口时又动了一个念头:高拱躁急于外而实际城府甚深,他如此做戏,肯定另有原因。因此,把要规劝的话又全部咽回肚里。
“太岳,”高拱指了指值房一头的几案,余怒未息地说,“你现在就坐过去,按我刚才所说进行票拟。”
“元辅,还请你三思而行。”张居正坐在红木椅上品着茶汤,不挪身子。
“李延是我的门人,我知道你心存顾虑,也罢,我自己亲手来拟票。”
高拱说着,已是坐到几案后头,援笔伸纸,一道票拟顷刻出来:
李延全无兢慎之心,屡误军机,骄逸丧败,导致叛首韦银豹、黄朝猛匪焰猖炽,期月连陷数县。失土之臣,罪责难逃。姑念平日尚无恶迹,今令原地致仕,开缺回籍,不必来京谢恩,钦此。
拟票完毕,高拱反复看了两遍,认为字字妥帖之后,才递给张居正,并问道:“殷正茂现在何处?”
张居正心知高拱这是明知故问,仍然答道:“在江西巡抚任上。”
高拱点点头,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对张居正说:“太岳,今天这第二道票拟,该由你来执笔了。着殷正茂接旨后一刻不能停留,火速赶赴广西庆远前线,接任两广总督之职。”
张居正又是一惊。他与殷正茂是嘉靖二十六年的同科进士,素知殷正茂处事心狠手辣,大有方略,实乃是封疆大吏之才。因此才抱着“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态度,屡次举荐他担任两广总督平定广西庆远叛乱。怎奈高拱知道殷正茂与他同年,屡屡找些理由搪塞。现在忽然主动提出启用,张居正本该高兴,但他觉得高拱态度改变过于突兀蹊跷难解,因此也就不敢掉以轻心,斟酌一番问道:“首辅不是说殷正茂这个人贪鄙成性,不堪担此重任吗?”
“我是说过,”高拱并不为自己前后矛盾的态度而心虚神乱,而是把热辣辣的眼光投过来,侃侃言道,“论人品,殷正茂的确不如李延。但好人不一定能办成大事,好人也不一定就是个好官,李延就是一个例子。他出任两广总督,在前线督战半年,连耗子也没逮着一只。你多次推荐殷正茂,老夫也派人调查过,殷正茂是有些才能,但太过爱财,故落了个贪鄙成性的坏名声,因此,殷正茂虽不是一个好人,但却是一个能人。这次用他,是不得已而为之。”
高拱这番议论,张居正颇为赞同。但他同时也感到这是首辅的表面话,至于为何突然改变主意仍是一个谜。因此盯问:“元辅这么一说,下官自然明白了。但元辅就不怕殷正茂利用两广总督的权力贪污军饷吗?”
“只要能荡平积寇,贪污又怕什么?”高拱说着伸出手指,扳着指头说道,“自从韦银豹谋反,李延请兵请饷,前后花去了朝廷几百万两银子,结果叛匪越剿越多。既浪费了银两,也耽误了时间。现在来看这一问题,平心而论,这种浪费比贪污更为可怕。你让殷正茂到任后,即刻呈一道折子上来,言明剿灭韦银豹要多长时间,多少银两,在他所需的军费总数上,再加上二十万两银子。老夫可以对你明说,这二十万两银子,是准备让殷正茂贪污的。若是殷正茂能限期荡平匪患,纵然让他贪污二十万两银子也还划得来。”
“如果殷正茂不能荡平匪患呢?”
“那他就不可能像李延这样全身而退。我必请示皇上,对他治以重罪!”
两位辅臣你一言我一语斗起了心智,接着就这一问题的细节进行磋商。这时,值房门外的过厅里响起脚步声,只见张贵推开虚掩着的门,走进了值房。
“张公公,皇上咋样了?”高拱问道。
张贵脸色白煞煞的,显然还没有从早晨的惊吓中恢复过来。“皇上现在和皇后、皇妃娘娘在一起,”张贵一脸愁容说,“皇上拉着太子爷的手,在哭着说话儿呢。”
一听这话,高拱急得直跺脚,说:“中风之人最忌讳折腾,皇上现在什么人都不能见,要静心修养才是。”
“可不是这话儿,”看到高拱急得邪火直蹿,张贵越发慌炸了把儿,“皇后也说要走,可皇上就是不让。”
“跟前还有谁?”高拱问。
“冯公公。”
“冯保?”高拱像被大黄蜂螫了一口,恨恨地说,“他怎么也在那儿?”
张贵说:“冯公公是陪太子爷来的。”
“陪太子爷,哼,我看他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高拱冲着冯保生气,张贵哪敢接腔。他虽然也是一位大珰,但比起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的冯保来,地位又差了一大截。而眼前这位高胡子,又是当朝内阁首辅,也是惹不起的人物。两头都不能得罪,张贵便朝两位阁臣揖了一揖,说:“我是来告诉两位阁老,皇上一时还没有旨意下来,只怕两位阁老还得宽坐些时。”
张贵说着要走,一转身,门外又进来一人。只见他五十岁左右,中等个儿,身材微胖,穿一件小蟒朝天的元青色纻丝曳衫,内套着豆青色羊绒袄子,头戴一顶竹丝做胎、青罗面子的刚叉帽,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骄奢富贵之气。此人正是刚才惹得高拱生气的冯保。
冯保是河北清河县人,十二岁净身入宫,在紫禁城中已待了将近四十个年头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准太监干政,违者处以剥皮的极刑,更不准太监识文断字。随着年代久远,政令松弛,明太祖定下的许多规矩,都已废置不用了,太监干政的事也屡有发生。到了武宗、世宗之后,司礼监与内阁,竟成了互相抗衡的两大权力机构。内阁首辅因得罪司礼监而被撤职甚至惹来杀身之祸的,也屡见不鲜。冯保从小就有读书的天资,入宫后又专门学习了几年,琴棋书画,竟无一不会,尤为精通的是琴艺与书法,在宫廷内外,这两样的名气都不小。还在嘉靖皇帝时,他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隆庆皇帝即位,恰好掌印太监出缺,按资历应由冯保接任。但不知怎的,高拱不喜欢他,因此推荐比冯保资历浅得多的陈洪接任掌印太监。陈洪离职,高拱又推荐孟冲接任,横竖不让冯保坐上掌印太监的宝座。因此,冯保对高拱恨之入骨。高拱呢,自恃是皇上的老师,凡事有皇上撑腰,又处在说一不二的首辅位上,也根本不把冯保放在眼里,平常见了,也不怎么搭理。遇到公事回避不过,也是颐指气使,不存丝毫客气。
“啊,冯公公来了。”张贵赶忙避到一边,让冯保进来。
两人打过照面,张贵趁势走了。冯保径直走进了值房。朝两位阁臣点头施礼,然后走到张居正身旁的空椅子旁,大大咧咧坐了下来。
“两位阁老,用过早餐了吗?”冯保问。一进门,他就发觉气氛有点不大对头。
“用过了。”张居正欠欠身子,客气地一笑。
高拱紧绷着脸,一言不发。冯保瞅着他,冷冷地一笑,突然他又霍地站起,用他那娘娘腔厉声说道:“高阁老,皇上着我传旨来了。”
“啊!”高拱一惊,抬头望着冯保,看到那张白白胖胖的脸和那两道又冷又硬的眼光,他真恨不得大骂一句“你是什么东西”,然后拂袖而去。但这里是乾清宫,加之这阉人又说他是传旨来的,高拱只好压下火气,撩起袍角朝地上一跪冷冷地回道:“臣高拱接旨。”
冯保口传圣旨说:“高拱,朕让你和张居正预作后事安排,切望尔等借资殷鉴,继体守文,尽快拿出章程,写本来奏。”
“臣遵旨。”高拱硬声硬气回答。
“遵旨就好,”看到高拱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冯保心中升起一丝快意,但仍一脸峻肃地说,“内阁就你们两位大老,商量起来方便。皇上交代的后事,还望你们想得周全一点儿。”
“这也是皇上的旨意吗?”高拱逼问。
“不,这是鄙人的建议。”
高拱一拍几案,厉声喝道:“冯公公,内阁的事儿,用不着你来建议。”
冯保重又坐回到张居正身边的椅子上,眼睛盯着茶几上的果盒,冷冷地问:“高阁老,你哪来这大的火气。”
“内阁乃朝廷处理国家大事的枢机重镇,你一个内臣,竟敢向辅臣提什么建议。这干政之嫌,你担当得起吗!”
高拱唇枪舌剑,咄咄逼人。张居正并不参与两人的争执,只是一味地低头喝茶。
“高阁老说得是,”冯保仍旧不温不火地说,“内阁是首脑机关。可是不要忘了,这个机关仍是为皇上办事儿的。你在外为皇上办事儿,我在内为皇上办事儿,区别仅在于此。”
“你!”
高拱一时语塞,一跺脚,坐回到椅子上。
张居正这时放下茶盅。他知道这两个人的性格,高拱脾气火暴,胸中存不得一点芥蒂;而冯保绵里藏针,说话尖刻,若听任两人争执下去,什么样的后果都有可能发生,因此说道:
“冯公公,你是宫内的老人,在司礼监十几年了,同高阁老也打了四五年的交道。难道还不知道高阁老的为人?皇上突然犯病,我们做臣子的,心里头都不好受。这时候,偏偏你一撩拨,高阁老的气话不就脱口而出了?”
经张居正这么一劝说,冯保的脸色稍许轻松一些,只是高拱仍然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冯保摇摇头,忽然有些伤感地说:“我也没想到要和高阁老拌嘴斗舌,大家都是皇上跟前的老臣,这样你防着我,我瞪着你,全然没有一点和气,又有什么意思呢?”
“这还像句人话。”高拱心底说,但出口的话依旧火辣辣呛人:“为皇上做事,公情尚且不论,哪里还敢论及私情。何况内外有别,更不能谈什么和气。”
听了这句话,冯保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他下意识地望了一眼张居正,张居正的眼光正好从高拱身上移过来,两道眼光短暂地一碰,又迅速分开。冯保一直有意要讽刺一下这位盛气凌人的首辅,现在逮着机会,焉有轻易放过之理?此时只见他先是嘿嘿一阵冷笑,随着笑声戛然而落,出口的话便如同霜剑一般:
“好一个天下为公的高阁老,把自己说得同圣人一般,其实也不过同我冯保一样,都是皇上的一条狗而已。狗咬狗两嘴毛,当然就存不得一团和气了。”
“你,你,你给我滚!滚——”
气得嘴唇发乌、浑身哆嗦的高拱顿时咆哮如雷。若不是张居正把他拦住,他直欲冲过去与冯保拼命。冯保碍着东暖阁与皇上寝宫隔得太近,设若惊动皇上祸福难测,也就趁机起身离开,走到门口,仍不忘丢下一句话:
“是你滚还是我滚,现在尚难预料!”
紧挨乾清宫的东暖阁,是皇上批览奏折处理政务之地。虽然书籍盈架卷帙浩繁,看上去却少有翻动。硕大几案后头的正面墙上,悬了一块黑板泥金的大匾,书有“宵衣旰食”四个大字,乃是当今皇上的父亲世宗皇帝的手书。按规矩这东暖阁外臣不得擅入,但隆庆皇帝有时懒得挪步,偶尔也在这里召见大臣垂询军政大事。因此这东暖阁中也为大臣设置了一间值房,以备不时之需。眼下这间值房正好派上了用场。离开隆庆皇帝寝宫的高拱与张居正,被安排在这里守候。没有皇上的旨意,他们不得离开。
乾清宫本来就烧了地龙取暖,再加上值班太监临时又增烧了铜盆炭火,值房里显出一片温暖祥和。两位大臣刚刚坐定,御膳房的小火者就摆上了一桌茶点,琳琅满目总有好几十样。折腾了一早晨的高拱,早已饥肠辘辘。小火者添一碗加了蜜枣枸杞的二米粥捧上,他接过刚要喝,却一眼瞥见盛粥的小瓷碗上绘了一幅春宫图:一对妙龄男女全身赤裸一丝不挂,少女弯腰两手扶住一把椅子,回过头来朝身后站着的少男莞尔微笑,大送秋波,少男手拿阳具顶着少女高高翘起的白腻丰腴的屁股……高拱顿时大倒胃口,放下那只碗,对侍立在侧的小火者说:“再给我换一碗。”
小火者以为高拱嫌二米粥太烫,躬身回答说:“高老先生,二米粥刚出锅,都是这么烫的,要不,您老先喝碗牛乳。”
宫中规矩,太监统称内阁大臣为老先生。高拱情知小火者理解错了,索性将错就错,只要能换碗就成,回答说:“中,那就先喝碗牛乳。”
小火者添了一碗牛乳捧上。高拱接过那只碗,又傻眼了。碗上仍是绘的一幅春宫图,一对赤裸男女在床上滚作一堆,两嘴相吻,男的一手拿住女的乳房,一手按住女的下身,淫邪不堪。高拱又把碗放下了。他看了看坐在对面的张居正,正专心致志地喝着二米粥。他顿时生起气来,朝小火者做起了脸色:“再给我换一碗。”
小火者觉得这位首辅大人比皇上还难侍候,却也只能赔着小心问道:“要不,给您老换一碗莲子雪花羹?”
高拱回答:“还是二米粥,给我换只碗。”
“换碗?”小火者伸着脖子看了看高拱面前的两只碗,迷惑不解地问,“请问高老先生要只什么样的碗?”
高拱指了指碗上的春宫图,啐了一口骂道:“你看看这碗上画的什么劳什子,叫人如何吃得下饭。嗯?”
小火者这才明白高拱挑剔的原因,嘴一咧想笑,但看高拱乌头黑脸样子吓人,又赶忙收了笑容答道:“今天这顿早点,是孟老公公特意关照下来,按皇上早点规格给二位老先生办下的,皇上平常用餐,用的也是这些碗碟。”
小火者这么一解释,高拱不好再说什么,只得缓和口气说:“你给我找只没画儿的碗来。”
小火者见怪不怪,摇摇头答道:“不是奴才驳您老的面子,这乾清宫里,实在找不到一只没有画儿的碗。您老看看桌上的这些碗碟,哪一只上头没有画儿?”
高拱俯身一看,果然所有的杯盘碗碟大至汤罐小至羹匙都绘有春宫图。张居正这时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第二碗二米粥,高拱狐疑地问他:“你那碗上也有?”
张居正笑一笑,把碗伸过来给高拱看,说道:“我这只碗上不但绘有巫山云雨男女销魂之状,旁边还题了一句诗:春宵一刻值千金。”
“你吃得下?”高拱问。
“皇上吃得下,我们做大臣的,焉有吃不下之理。”张居正说着,又伸筷子夹了桌上的一块枣泥糕送到口中。
高拱无奈,只得弃了牛乳、二米粥不喝,伸筷子夹桌上的各色点心吃。一边吃,一边问小火者:“你刚才提到孟公公,他人呢?”
小火者答道:“孟公公在司礼监值房里。”
“他怎么没过来?”
“回高老先生,没有皇上的旨意,孟公公不能过来。”
吃着吃着,高拱心里又来了气。世宗皇帝在位时,当今皇上被封为裕王。高拱是裕王的老师,担任讲席有十几年之久,两人感情自是非同一般。裕王登基成了隆庆皇帝,高拱政治生涯峰回路转,顺利入阁。但因他性情急躁遇事好斗,很快又受到几个资深老臣的排斥而怆然出阁,直到隆庆四年才荣登首辅之位。隆庆皇帝对这位老师相甚为倚重,大小政务任其处置绝少掣肘。高拱对这知遇之恩感激涕零,久而久之也就沽恩恃宠,朝中大事由他一人专断。他心底很清楚,要想保住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天字一号枢臣地位,就必须保证皇上春秋康健,国祚绵长。可是,怎奈这个皇上是个色中饿鬼。刚才在皇极门外,问他要那个鞑靼美女奴儿花花;现在在这乾清宫里,又看到这么多餐具器皿上的春宫图。长期置身于这种淫邪环境,纵是神仙,也难保金刚不坏之身。想到这里,高拱把手中的筷子狠狠朝桌上一掼,怒气冲冲地说:“这些餐具,应该统统撤换!”
几个小火者都吓得退到一边,噤若寒蝉。张居正呷了一口茶汤漱漱口。十年前他与高拱在国子监共事,而后又都充当裕王府讲官,现在又同为内阁辅臣,对高拱的脾气心性是再熟悉不过了。“元辅,”张居正缓缓说道,“制作这批餐具瓷器的二十万两银子,还是你指示户部从太仓银中划拨的呢。”
张居正这么一提醒,高拱倒记起来了。他任首辅之初,皇上谕旨要在景德镇开窑烧制一批宫廷专用瓷器,内务库造了一个预算报来,总共需用二十万两银子。高拱心里头虽然觉得此举太过靡费,但皇上既已发话,还得承旨照办,于是吩咐户部如数拨给。宫廷所用各色物件,照例都由皇上直接派太监监造,政府不得过问。所以高拱虽然出了钱,却并不知道烧制的是些什么玩意儿。
“我倒要查查,把春宫图烧到瓷器上,究竟是什么人的主意。”高拱悻悻地说。
“元辅不用查了。”张居正说着,就把东暖阁的当值太监喊了来,问他,“听说东暖阁里头,有一面墙陈列的都是隆庆四年烧制的瓷器,可有此事?”
当值太监回答:“回张老先生,确有其事。”
张居正说:“你可否领元辅进去一看?”
当值太监点点头。东暖阁与这值房本来就一门之隔,当值太监推开门,让两位辅臣进去。皇上召阁臣议事,大都在文华殿或者平台,高拱与张居正两人虽然都在内阁多年,却也是第一次进到东暖阁。高拱首先看到“宵衣旰食”那块匾额,扫了一眼罗列整齐的书籍卷帙之后,便走到北墙一列古色古香的红木古董架前,靠近皇上批览奏章的那只架子上,分三层陈列了二十四只尺八月色素盘,这些盘光泽典雅,薄如卵膜,每只盘面上均绘有男女交媾之图。仔细看来,却是根据民间流传既久的《素女经》编绘而成的。二十四幅春宫图分别描绘出二十四种男女交媾之法。“皇上每天就是看着这些盘子处置国家大事?”高拱不禁在心底发问,顿时产生国家社稷庙堂神器遭到亵渎的感觉。张居正比高拱看得仔细,他伸手弹了弹一个盘子,发出清脆的响声,整只盘子仿佛都在颤动,他拿起那只盘子举在眼前一看,盘子几乎是透明的。他把盘子翻了一个面,从盘底依然可以看清盘面上绘制的那幅春宫图——红男绿女,毛发俱见。“这是景德镇瓷器的极品!”张居正赞叹道。
当值太监凑上前来答道:“听万岁爷说,就这二十四只盘子,烧制的工价银就费去了六万两银子。”
“啊?”张居正目光一转,望着高拱说道,“宁夏一省一年的赋税收入,不过两万多两银子,贵州一省也才三万多两。这一套盘子,要耗掉两省一年的赋税。”
高拱恨不得把这些盘子一股脑儿掀翻在地摔个粉碎,但听出张居正的话中却有讥讽他的意思,不由得脸一沉,反唇相讥道:“你我方才吃的这顿早点,也够乡下小户人家一年的用度,处处打小算盘,皇上的威福何在!”
说话间,两人回到值房。小火者已撤去了那桌早点,为两人重新沏茶。吃早点之前,高拱就吩咐过,一俟太医给皇上诊断完毕就过来具报。这会儿太医离开寝宫来到值房,行了官礼之后,高拱问道:
“皇上患的何病?”
太医答:“依卑职诊断,皇上是中风。”
“中风?”高拱有些怀疑,“大凡中风之人,或偏瘫在床,或口齿不清,如何皇上还满地乱跑,打妄语?”
太医答道:“元辅所言极是,一般中风之人都是这种症状,但皇上情形又有所不同。皇上平常吃的补药太多,人总是处在极度亢奋之中。方才卑职给皇上把脉,寸脉急促,关脉悬浮而尺脉游移不定,这正是中焦阻塞内火攻心之象。病从丙,按五行来讲,丙为火,正月为寅,木助火发,皇上内火出表为疮,可见火毒之重。如今到了卯月,邪火更旺,出表为疮,攻心为毒。皇上的火毒已由表及里,由皮入心。在表者,疮毒猖獗,入心者,火燎灵犀,便会生出许多妄想。所谓风,就是火毒。所以卑职才敢断语,皇上今次之病,实乃中风之象。”
这太医快七十岁了,在太医院已待了四十年,论医术是太医院中的首席。听他娓娓道来,剖析明白道理充足,高拱不得不信,一颗心顿时也就沉重起来,他下意识捻了捻胡子,打量着太医问道:“依你看,皇上的病,重还是不重?”
“重!”太医回答肯定。
“重到何等地步?”
面对首辅的逼问,太医感到犯难。因为据他拿脉来看,皇上已病入膏肓,弃世也只在百日之内。但如据实禀告,首辅一怒,定他个“妖言惑众,诅咒皇上”的罪名,轻者发配边疆,重者斩首弃市。若隐瞒不报,到时候皇上真的一命归西,也可以定他个“诊治不力,贻误病情”之罪,照样可以严惩。在心里盘桓一番,太医答道:
“中风之症,古来就是大病,何况皇上的风症比起寻常症状来,显得更为复杂,若要稳住病情不至发展,重在调养。”
“如何调养?”
“方才卑职已经讲过,病从火,人自娘胎出来就带了火毒,一个人只要注意降火,就能保证大病不生,以终天年。自古神医如扁鹊、华佗,还有孙思邈的《千金方》,张仲景的《伤寒论》,讲的都是祛火去邪的道理。而祛火去邪之大法,第一条就是要清心寡欲。皇上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再辅以汤药,病情就一定能够好转。”
听了太医一席话,在座的人都默不做声。太医又把为皇上开出的药单呈上请高拱过目,高拱胡乱看了一回,脑子里却浮出瓷盘上的那些春宫图来,他知道皇上第一等做不了的事就是清心寡欲。作为臣道,可以为皇上排忧解难,处理好军政大事,但对于皇上的私生活,却是不敢随便进言的。隆庆二年时,礼科都给事中胡达奎上本规劝皇上不要沉湎女色,而应配厚德于天地,以国事为重,进贤亲政,垂范天下。结果惹得龙颜大怒,批旨下来把胡达奎削职为民,永不叙用。从此再没有人敢进言规劝皇上。高拱饱读圣贤之书,红颜误国的道理,他可以一车一车地讲。但他柄国两年,对皇上的贪恋女色却一味地采取纵容袒护态度。惟其如此,他这位内阁首辅才能够臣行君道,挟天子以令诸侯,控驭百官于股掌之中……如今风云突变,尽管太医闪烁其词,但从他的口风中依然可以听出皇上患了绝症。高拱看了看坐在对面的比他小了十三岁的张居正,突然感到了巨大的威胁。他挥手让太医退下,又喊来东暖阁当值太监,对他说道:“你现在去内阁,传我的指示,让内阁中书迅速拟一道紧急咨文照会在京各衙门。第一,皇上患病期间,各衙门堂官从今天起,一律在衙门夜宿当值,不得回家;第二,从明日起,各衙门官员全部青衣角带入衙办公,为皇上祈福三天;第三,所有官员不得妄自议论皇上病情,违令者从严惩处;第四,各衙门不得借故渎职,办公勤勉一如往昔,凡欲议决之大事,一律申报内阁,不得擅自决断……”高拱斩钉截铁,一口气讲完他的指示。当值太监领命出了东暖阁前往内阁去了。望着他笃笃跑去的背影,高拱这才想起张居正坐在屋里,也就敷衍地问了一句:“太岳,你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张居正虽然对高拱这种无视次辅存在的做法大有腹诽,但表面上却看不出任何一点怨恨来,他笑模笑样地说:“元辅的安排妥帖周到,下官全都赞同。”
说话间,只见又有一个太监飞奔进来,跪在高拱面前,高声说道:“通政司差人给高老先生送来一封八百里快报。”说着把一封盖了关防封了火漆的信封双手递上,高拱接过一看,又是从广西庆远府前线传来的邸报。
邸报是两广总督李延寄来的。自从去年冬月叛民猖獗以来,李延一直在前线督阵围剿。这封邸报的内容是,继上次韦银豹攻破庆远府后,数日前又连续劫掠了宜山、天河两县,军民死伤无数,天河县城几乎被焚毁。高拱读过,顺手把邸报递给张居正,恼怒地说:“蒙古鞑子没有犯边,北方无事,没想到广西的几个蟊贼,竟然越闹越欢!”张居正看完邸报后说:“李延不耍奸隐瞒,如实禀告军情,也还算一个老成之人。他在邸报中为这次县城失守所作解释,说是岭南瘴疠,军士驻扎其中,多染疾疫,上吐下泻,浑身酸软乏力,站立尚且困难,何况持戈杀敌。这也不算推诿之词。”高拱哑然失笑,不无揶揄地说:“一个时辰前,你还义正词严,申说两广总督一定要撤换,如何现在口风一变,又为李延说起好话来?”张居正摇了摇手中的八百里邸报,回答说:“仆之所言,元辅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李延心存政府,遇事实报,这是优点。但此人实非军事人才,奏章弄文是把好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非他的长处,至于马上弯弓,诛凶讨虐,更非他能力所及。当一个府尹、抚台、按台,李延足资重任,但当一个威镇三军的总督,实在是叫他勉为其难。”
两人谈话间,东暖阁当值太监进来复命,言内阁书办官已按首辅指示拟出咨文,下午散班之前,即可传至京师各大衙门。与此同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也派人将十几份亟待“票拟”的奏折送来,请首辅阅处。高拱翻了翻,挑出李延前一份报告庆远府失守的奏折以及广西总兵俞大猷自劾失职申请处分的手本,递给张居正说:“这两份折子,皇上让我们票拟,你看如何处置?”
张居正心里忖道:“你不早就明确表示了态度吗,这时候又何苦来假惺惺地征求我的意见呢?”不满归不满,但回答极有分寸:“为剿灭韦银豹、黄朝猛率领的叛民,皇上已下过两道旨。限期剿灭的话,不但兵部、内阁咨文多次提起,就是圣旨上也郑重说过。如何匪焰愈剿愈烈?依仆之见,督帅既然不作改动,但李延也好,俞大猷也好,都应该谕旨切责,稍加惩戒。”
“如何惩戒,是降级还是罚俸?”
“既是稍加惩戒,还是罚俸为宜。”
“罚俸有何意义,”高拱冷冷一笑,没好气地说,“打仗打的是白花花的银子,总督纵然俸禄全无,吃克扣也可以吃出个富甲一方的人物来。”
张居正心里一咯噔,他听出高拱的话改了平日态度,于是问道:“依元辅之见,罚俸太轻?”
“是的。”
“元辅想给他们降级处理?”
“还是太轻!”
“那么,依元辅之见?”
“李延就地撤职,令其回原籍闲住。俞大猷嘛,罚俸也就不必了,降旨切责几句,令其戴罪立功。”
高拱一脸愤怒,差不多已是吹胡子瞪眼睛了,这倒叫张居正犯了踌躇。俞大猷本来就是冤枉的,这么处理倒也在情理之中,但对李延的态度,却不知为何在这么短短的一个时辰内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两人谈话间,东暖阁当值太监进来复命,言内阁书办官已按首辅指示拟出咨文,下午散班之前,即可传至京师各大衙门。
“元辅……”张居正喊了一句,竟没了下文。他以为高拱是一时生气说的气话,想规劝几句,但刚欲开口时又动了一个念头:高拱躁急于外而实际城府甚深,他如此做戏,肯定另有原因。因此,把要规劝的话又全部咽回肚里。
“太岳,”高拱指了指值房一头的几案,余怒未息地说,“你现在就坐过去,按我刚才所说进行票拟。”
“元辅,还请你三思而行。”张居正坐在红木椅上品着茶汤,不挪身子。
“李延是我的门人,我知道你心存顾虑,也罢,我自己亲手来拟票。”
高拱说着,已是坐到几案后头,援笔伸纸,一道票拟顷刻出来:
李延全无兢慎之心,屡误军机,骄逸丧败,导致叛首韦银豹、黄朝猛匪焰猖炽,期月连陷数县。失土之臣,罪责难逃。姑念平日尚无恶迹,今令原地致仕,开缺回籍,不必来京谢恩,钦此。
拟票完毕,高拱反复看了两遍,认为字字妥帖之后,才递给张居正,并问道:“殷正茂现在何处?”
张居正心知高拱这是明知故问,仍然答道:“在江西巡抚任上。”
高拱点点头,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对张居正说:“太岳,今天这第二道票拟,该由你来执笔了。着殷正茂接旨后一刻不能停留,火速赶赴广西庆远前线,接任两广总督之职。”
张居正又是一惊。他与殷正茂是嘉靖二十六年的同科进士,素知殷正茂处事心狠手辣,大有方略,实乃是封疆大吏之才。因此才抱着“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态度,屡次举荐他担任两广总督平定广西庆远叛乱。怎奈高拱知道殷正茂与他同年,屡屡找些理由搪塞。现在忽然主动提出启用,张居正本该高兴,但他觉得高拱态度改变过于突兀蹊跷难解,因此也就不敢掉以轻心,斟酌一番问道:“首辅不是说殷正茂这个人贪鄙成性,不堪担此重任吗?”
“我是说过,”高拱并不为自己前后矛盾的态度而心虚神乱,而是把热辣辣的眼光投过来,侃侃言道,“论人品,殷正茂的确不如李延。但好人不一定能办成大事,好人也不一定就是个好官,李延就是一个例子。他出任两广总督,在前线督战半年,连耗子也没逮着一只。你多次推荐殷正茂,老夫也派人调查过,殷正茂是有些才能,但太过爱财,故落了个贪鄙成性的坏名声,因此,殷正茂虽不是一个好人,但却是一个能人。这次用他,是不得已而为之。”
高拱这番议论,张居正颇为赞同。但他同时也感到这是首辅的表面话,至于为何突然改变主意仍是一个谜。因此盯问:“元辅这么一说,下官自然明白了。但元辅就不怕殷正茂利用两广总督的权力贪污军饷吗?”
“只要能荡平积寇,贪污又怕什么?”高拱说着伸出手指,扳着指头说道,“自从韦银豹谋反,李延请兵请饷,前后花去了朝廷几百万两银子,结果叛匪越剿越多。既浪费了银两,也耽误了时间。现在来看这一问题,平心而论,这种浪费比贪污更为可怕。你让殷正茂到任后,即刻呈一道折子上来,言明剿灭韦银豹要多长时间,多少银两,在他所需的军费总数上,再加上二十万两银子。老夫可以对你明说,这二十万两银子,是准备让殷正茂贪污的。若是殷正茂能限期荡平匪患,纵然让他贪污二十万两银子也还划得来。”
“如果殷正茂不能荡平匪患呢?”
“那他就不可能像李延这样全身而退。我必请示皇上,对他治以重罪!”
两位辅臣你一言我一语斗起了心智,接着就这一问题的细节进行磋商。这时,值房门外的过厅里响起脚步声,只见张贵推开虚掩着的门,走进了值房。
“张公公,皇上咋样了?”高拱问道。
张贵脸色白煞煞的,显然还没有从早晨的惊吓中恢复过来。“皇上现在和皇后、皇妃娘娘在一起,”张贵一脸愁容说,“皇上拉着太子爷的手,在哭着说话儿呢。”
一听这话,高拱急得直跺脚,说:“中风之人最忌讳折腾,皇上现在什么人都不能见,要静心修养才是。”
“可不是这话儿,”看到高拱急得邪火直蹿,张贵越发慌炸了把儿,“皇后也说要走,可皇上就是不让。”
“跟前还有谁?”高拱问。
“冯公公。”
“冯保?”高拱像被大黄蜂螫了一口,恨恨地说,“他怎么也在那儿?”
张贵说:“冯公公是陪太子爷来的。”
“陪太子爷,哼,我看他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高拱冲着冯保生气,张贵哪敢接腔。他虽然也是一位大珰,但比起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的冯保来,地位又差了一大截。而眼前这位高胡子,又是当朝内阁首辅,也是惹不起的人物。两头都不能得罪,张贵便朝两位阁臣揖了一揖,说:“我是来告诉两位阁老,皇上一时还没有旨意下来,只怕两位阁老还得宽坐些时。”
张贵说着要走,一转身,门外又进来一人。只见他五十岁左右,中等个儿,身材微胖,穿一件小蟒朝天的元青色纻丝曳衫,内套着豆青色羊绒袄子,头戴一顶竹丝做胎、青罗面子的刚叉帽,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骄奢富贵之气。此人正是刚才惹得高拱生气的冯保。
冯保是河北清河县人,十二岁净身入宫,在紫禁城中已待了将近四十个年头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准太监干政,违者处以剥皮的极刑,更不准太监识文断字。随着年代久远,政令松弛,明太祖定下的许多规矩,都已废置不用了,太监干政的事也屡有发生。到了武宗、世宗之后,司礼监与内阁,竟成了互相抗衡的两大权力机构。内阁首辅因得罪司礼监而被撤职甚至惹来杀身之祸的,也屡见不鲜。冯保从小就有读书的天资,入宫后又专门学习了几年,琴棋书画,竟无一不会,尤为精通的是琴艺与书法,在宫廷内外,这两样的名气都不小。还在嘉靖皇帝时,他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隆庆皇帝即位,恰好掌印太监出缺,按资历应由冯保接任。但不知怎的,高拱不喜欢他,因此推荐比冯保资历浅得多的陈洪接任掌印太监。陈洪离职,高拱又推荐孟冲接任,横竖不让冯保坐上掌印太监的宝座。因此,冯保对高拱恨之入骨。高拱呢,自恃是皇上的老师,凡事有皇上撑腰,又处在说一不二的首辅位上,也根本不把冯保放在眼里,平常见了,也不怎么搭理。遇到公事回避不过,也是颐指气使,不存丝毫客气。
“啊,冯公公来了。”张贵赶忙避到一边,让冯保进来。
两人打过照面,张贵趁势走了。冯保径直走进了值房。朝两位阁臣点头施礼,然后走到张居正身旁的空椅子旁,大大咧咧坐了下来。
“两位阁老,用过早餐了吗?”冯保问。一进门,他就发觉气氛有点不大对头。
“用过了。”张居正欠欠身子,客气地一笑。
高拱紧绷着脸,一言不发。冯保瞅着他,冷冷地一笑,突然他又霍地站起,用他那娘娘腔厉声说道:“高阁老,皇上着我传旨来了。”
“啊!”高拱一惊,抬头望着冯保,看到那张白白胖胖的脸和那两道又冷又硬的眼光,他真恨不得大骂一句“你是什么东西”,然后拂袖而去。但这里是乾清宫,加之这阉人又说他是传旨来的,高拱只好压下火气,撩起袍角朝地上一跪冷冷地回道:“臣高拱接旨。”
冯保口传圣旨说:“高拱,朕让你和张居正预作后事安排,切望尔等借资殷鉴,继体守文,尽快拿出章程,写本来奏。”
“臣遵旨。”高拱硬声硬气回答。
“遵旨就好,”看到高拱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冯保心中升起一丝快意,但仍一脸峻肃地说,“内阁就你们两位大老,商量起来方便。皇上交代的后事,还望你们想得周全一点儿。”
“这也是皇上的旨意吗?”高拱逼问。
“不,这是鄙人的建议。”
高拱一拍几案,厉声喝道:“冯公公,内阁的事儿,用不着你来建议。”
冯保重又坐回到张居正身边的椅子上,眼睛盯着茶几上的果盒,冷冷地问:“高阁老,你哪来这大的火气。”
“内阁乃朝廷处理国家大事的枢机重镇,你一个内臣,竟敢向辅臣提什么建议。这干政之嫌,你担当得起吗!”
高拱唇枪舌剑,咄咄逼人。张居正并不参与两人的争执,只是一味地低头喝茶。
“高阁老说得是,”冯保仍旧不温不火地说,“内阁是首脑机关。可是不要忘了,这个机关仍是为皇上办事儿的。你在外为皇上办事儿,我在内为皇上办事儿,区别仅在于此。”
“你!”
高拱一时语塞,一跺脚,坐回到椅子上。
张居正这时放下茶盅。他知道这两个人的性格,高拱脾气火暴,胸中存不得一点芥蒂;而冯保绵里藏针,说话尖刻,若听任两人争执下去,什么样的后果都有可能发生,因此说道:
“冯公公,你是宫内的老人,在司礼监十几年了,同高阁老也打了四五年的交道。难道还不知道高阁老的为人?皇上突然犯病,我们做臣子的,心里头都不好受。这时候,偏偏你一撩拨,高阁老的气话不就脱口而出了?”
经张居正这么一劝说,冯保的脸色稍许轻松一些,只是高拱仍然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冯保摇摇头,忽然有些伤感地说:“我也没想到要和高阁老拌嘴斗舌,大家都是皇上跟前的老臣,这样你防着我,我瞪着你,全然没有一点和气,又有什么意思呢?”
“这还像句人话。”高拱心底说,但出口的话依旧火辣辣呛人:“为皇上做事,公情尚且不论,哪里还敢论及私情。何况内外有别,更不能谈什么和气。”
听了这句话,冯保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他下意识地望了一眼张居正,张居正的眼光正好从高拱身上移过来,两道眼光短暂地一碰,又迅速分开。冯保一直有意要讽刺一下这位盛气凌人的首辅,现在逮着机会,焉有轻易放过之理?此时只见他先是嘿嘿一阵冷笑,随着笑声戛然而落,出口的话便如同霜剑一般:
“好一个天下为公的高阁老,把自己说得同圣人一般,其实也不过同我冯保一样,都是皇上的一条狗而已。狗咬狗两嘴毛,当然就存不得一团和气了。”
“你,你,你给我滚!滚——”
气得嘴唇发乌、浑身哆嗦的高拱顿时咆哮如雷。若不是张居正把他拦住,他直欲冲过去与冯保拼命。冯保碍着东暖阁与皇上寝宫隔得太近,设若惊动皇上祸福难测,也就趁机起身离开,走到门口,仍不忘丢下一句话:
“是你滚还是我滚,现在尚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