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批判理论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许望秋并没有急着发表文章进行回击,他们的反击方式是公布《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票房。这个时代本来没有公布票房的习惯,因为只有出口公司的电影才会统计票房,其他电影统计的都是人次。现在为了反击文艺界的攻击,许望秋他们联合《工人日报》,每周在文娱板块公布《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票房统计,并对未来的走势进行分析。
许望秋他们每公布一次数据,那些抨击许望秋的精英和知识分子好像听到了“啪啪”的耳光声,感觉自己的脸火辣辣的。不管他们怎么攻击许望秋,怎么攻击许望秋的电影,都无法阻止观众走进电影院,人民群众用电影票作出了最好回答。
精英和知识分子除了在私底下大骂真是一群愚民,摇头晃脑的感叹中国电影没救了,中国要完蛋了之外,毫无办法。他们只能装作没看见,继续从思想上抨击许望秋,从艺术角度抨击许望秋的电影。
就在精英和知识分子对许望秋和好莱坞路线的批判运动轰轰烈烈展开之时,吴知柳他们的电影《浴血擒魔》正式上映。《浴血擒魔》在9月初就通过了审查,本来在9月底就可以上映的。但为了避免和《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冲突,中影公司将电影放在了11月下旬。这个时候《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已经在各个省会放完,开始在二线城市放映。
这部由周里金主演,以“燕双鹰父亲的传奇故事”为宣传口号的电影,上映首日就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全国各个省会城市的电影院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可以说是人满为患,大家都想第一时间走进电影院一睹究竟。
观众是冲着周里金和燕双鹰父亲来的,而当他们走进电影院后,也没有失望。《浴血擒魔》场面不像《猎鹰》那么大,但拍得十分出色,整部电影脉络清晰,层层递进,叙事流畅,节奏紧凑,整部电影拥有极强的临场感,看起来很过瘾。
《浴血擒魔》赢得了观众的青睐,好评如潮。看完电影的观众纷纷向亲朋好友推荐这部电影,一时间大江南北都在谈论这部电影,好像没看过这部电影,就已经OUT了。
《浴血擒魔》上映的第一周取得了413万的票房,让整个电影界位置一震。在许望秋之后,又冒出了能够拍这种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年轻导演,还不是一个,而是四个。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浴血擒魔》表现十分稳健,不断收割着票房。《工人日报》每周公布的票房数据,也由原来的一部变成了两部。
精英和知识分子们原来是每周挨一次耳光,现在变成了两次,心里那叫一个郁闷。最让他们郁闷的是,批判许望秋和许望秋他所代表的路线,他们能够推出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作为许望秋他们的反面,可他们找不出这样的人来。
上一世电影界和文艺界在批谢晋模式的时候,对陈凯哥的吹捧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整个舆论就是“贬谢捧陈”,批判谢晋的人认为《黄土地》那样的电影才是中国电影的未来。
可现在陈凯哥、田壮壮刚毕业,都还没有拍长片;而第四代导演的谢非、张暖新还没有找到自己的风格,电影的艺术水准根本无法跟许望秋相比,要是把他们推出来,只会被别人当笑话看。
精英和知识分子对此非常郁闷,只能在心里埋怨北电,你们是怎么教育学生的,培养出来的都是这种要钱不要脸的导演。
时间很快进入1983年,在最新一期的《电影艺术》上,赫然刊登着一篇名为《运动了!运动了!》的文章。这篇由苏白撰写的文章直接将对许望秋的批判跟运动划上了等号,文章发表后引起了轩然大波。
文章写道:“1965年11月10日《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并非学术批评,而是一个政治宣言,这篇文章也成为运动的导火线。10多年后,不甘寂寞的《文汇报》又跳了出来,掀起了许望秋的浪潮。这些文章粗陋不堪,没有任何学术价值,都是口号性的东西,什么“文化殖民”、“反五四精神”。这些文章是新时代的大字报,看到这些文章我仿佛听到一群人在高呼‘运动了!运动了’……”
苏白的文章出炉后,那些批判许望秋的精英和知识分子就像被踩到了尾巴的猫,彻底被激怒了。他们开始疯狂往许望秋身上扣政治帽子,说许望秋是运动余孽,是江卿的走狗。
许望秋跟江卿本来八竿子打不着,但苏振声是魔都电影圈出来的,而江卿也是魔都电影圈的。这些人便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说苏振声跟江卿关系密切,一直是江卿黑路线的忠实走狗,许望秋提倡学好莱坞是在为江卿招魂,是在搞反攻倒算。
苏白看到这些文章后气得跳脚:“我爸在运动中被整得那么惨,这些人还这样污蔑他,简直太不要脸了。”
许望秋无奈地道:“这还不怪是你,本来只是文化争鸣,结果你那篇文章一发,就让整个事情变得政治批判了。以后有什么事情还是跟我商量比较好,不要由着性子胡来。”
苏白不好意思地道:“人家也是想帮你嘛!”
许望秋搂了搂苏白,柔声安慰道:“我也没怪你。其实就算你不写这篇文章,早迟也会变成这样的。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头,不分出胜负是很难结束的。”
几天之后,出口公司艺术中心主办的杂志《人民电影》正式面世。《人民电影》原来是文化部主办的一本杂志,1976年3月下旬正式创刊,1978年第12月之后停刊。出口公司想办自己的杂志,就找到部里面,把《人民电影》的名字和刊号要了过来。
在复刊词中,《人民电影》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办刊理念,反对精英主义,电影属于人民。在这期杂志中,《人民电影》介绍了出口公司正在拍摄电影,重点介绍了《武林志》。
许望秋他们创办自己的杂志,是为自己发声,跟反好莱坞的思潮打擂。现在批判许望秋、批判好莱坞路线的运动如火如荼,这期《人民电影》自然少不了反驳的文章。在这期《人民电影》上,许望秋发表了两篇文章,《精英主义和平民主义》,以及《许望秋批判和权威人格》。
在《精英主义和平民主义》这篇文章中,许望秋介绍了欧洲的两个马克思主义流派,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影响非常大,欧洲六十年代的社会运动、美国的嬉皮士和反战运动,以及新世纪“政治正确”全球泛滥,背后的理论支撑都是法兰克福学派。
在一战之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如果欧洲爆发战争,工人阶级将与资产阶级抗衡,并引发共产主义革命。结果却是1914年战争爆发时,无产阶级没有发动革命,而是穿上制服,为自己的国家而战,只有俄罗斯成为共产主义国家。
于是,马克思主义者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并最终催生出了法兰克福学派。这些人最开始研究重心是在政治经济学,工人运动史上,不过在霍克海默接任法兰克福研究所所长之后,研究中心就渐渐转移到晢学与社会科学上,“批判理论”也成为研究所的指导思想。由于研究所里的重要成员多为犹太人,随着纳啐掌权,法兰克福硏究所不得不开始了它的流亡生涯,于1934年在美国暂时安家落户。
30年代的美国,正是好莱坞电影、广播、画报广告的天下,全方位的影响着美国人的生活。这引起了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视,以阿多诺为代表的学者展开了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并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他们认为文化工业传播的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工具。它使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被文化工业所浸染,从而失去了反思能力,成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俘虏。
二战结束后,霍克海默、阿多诺等回到法兰克福大学,重建社会研究所,马尔库塞、弗洛姆等留在美国,创立了发达工业社会理论。从60年代起,法兰克福学派成为西方哲学社会学重要流派之一,并在美国和西欧的知识青年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传布,现在欧洲文艺界对好莱坞的批判主要就是基于他们的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对好莱坞的批判是道有道理的,好莱坞电影确实存在他们批判的问题。后世斯科塞斯抨击漫威电影,担心的就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东西。许望秋他们搞人民电影运动,就必须从理论上反驳法兰克福学派,而他们反击的武器来自于另外一个马克思主义流派,英国的伯明翰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是书斋里的学者,被称为“书斋里的批判家”,“从事象牙塔里的革命”,是典型的精英主义。他们认为大众文化没有美学价值,对大众文化是悲观的。伯明翰学派则是平民主义,主张打破高雅和通俗文化之间的界限,认为大众文化是大众颠覆和反抗资本的有力武器,是文化游击战中战术上的胜利者,对大众文化持乐观态度。
在文章中许望秋把伯明翰学派著名的“编码解码”理论搬了过来,指出观众对电影并非被动接受,而是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电影的制作和观看是编码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同时,他指出在大众文化中,受众自身是可成为传播者的,受众无法决定文化的生产,却可以选择文化的消费,在此过程中甚至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新文化。
许望秋用伯明翰学派的理论分析完电影工业的价值后,将枪口指向了批判自己的精英和知识分子。他在文章中指出,你们对我的电影进行各种分析和解读,就是一个解码的过程;你们从我的电影中解读出“儒学”、“殖民思想”之类的都不是我的本意,是你们在解读过程中产生的误读,这种误读充分说明观众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也说明法兰克福学派对电影工业的论断是不正确的。
许望秋并没有急着发表文章进行回击,他们的反击方式是公布《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票房。这个时代本来没有公布票房的习惯,因为只有出口公司的电影才会统计票房,其他电影统计的都是人次。现在为了反击文艺界的攻击,许望秋他们联合《工人日报》,每周在文娱板块公布《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票房统计,并对未来的走势进行分析。
许望秋他们每公布一次数据,那些抨击许望秋的精英和知识分子好像听到了“啪啪”的耳光声,感觉自己的脸火辣辣的。不管他们怎么攻击许望秋,怎么攻击许望秋的电影,都无法阻止观众走进电影院,人民群众用电影票作出了最好回答。
精英和知识分子除了在私底下大骂真是一群愚民,摇头晃脑的感叹中国电影没救了,中国要完蛋了之外,毫无办法。他们只能装作没看见,继续从思想上抨击许望秋,从艺术角度抨击许望秋的电影。
就在精英和知识分子对许望秋和好莱坞路线的批判运动轰轰烈烈展开之时,吴知柳他们的电影《浴血擒魔》正式上映。《浴血擒魔》在9月初就通过了审查,本来在9月底就可以上映的。但为了避免和《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冲突,中影公司将电影放在了11月下旬。这个时候《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已经在各个省会放完,开始在二线城市放映。
这部由周里金主演,以“燕双鹰父亲的传奇故事”为宣传口号的电影,上映首日就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全国各个省会城市的电影院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可以说是人满为患,大家都想第一时间走进电影院一睹究竟。
观众是冲着周里金和燕双鹰父亲来的,而当他们走进电影院后,也没有失望。《浴血擒魔》场面不像《猎鹰》那么大,但拍得十分出色,整部电影脉络清晰,层层递进,叙事流畅,节奏紧凑,整部电影拥有极强的临场感,看起来很过瘾。
《浴血擒魔》赢得了观众的青睐,好评如潮。看完电影的观众纷纷向亲朋好友推荐这部电影,一时间大江南北都在谈论这部电影,好像没看过这部电影,就已经OUT了。
《浴血擒魔》上映的第一周取得了413万的票房,让整个电影界位置一震。在许望秋之后,又冒出了能够拍这种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年轻导演,还不是一个,而是四个。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浴血擒魔》表现十分稳健,不断收割着票房。《工人日报》每周公布的票房数据,也由原来的一部变成了两部。
精英和知识分子们原来是每周挨一次耳光,现在变成了两次,心里那叫一个郁闷。最让他们郁闷的是,批判许望秋和许望秋他所代表的路线,他们能够推出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作为许望秋他们的反面,可他们找不出这样的人来。
上一世电影界和文艺界在批谢晋模式的时候,对陈凯哥的吹捧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整个舆论就是“贬谢捧陈”,批判谢晋的人认为《黄土地》那样的电影才是中国电影的未来。
可现在陈凯哥、田壮壮刚毕业,都还没有拍长片;而第四代导演的谢非、张暖新还没有找到自己的风格,电影的艺术水准根本无法跟许望秋相比,要是把他们推出来,只会被别人当笑话看。
精英和知识分子对此非常郁闷,只能在心里埋怨北电,你们是怎么教育学生的,培养出来的都是这种要钱不要脸的导演。
时间很快进入1983年,在最新一期的《电影艺术》上,赫然刊登着一篇名为《运动了!运动了!》的文章。这篇由苏白撰写的文章直接将对许望秋的批判跟运动划上了等号,文章发表后引起了轩然大波。
文章写道:“1965年11月10日《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并非学术批评,而是一个政治宣言,这篇文章也成为运动的导火线。10多年后,不甘寂寞的《文汇报》又跳了出来,掀起了许望秋的浪潮。这些文章粗陋不堪,没有任何学术价值,都是口号性的东西,什么“文化殖民”、“反五四精神”。这些文章是新时代的大字报,看到这些文章我仿佛听到一群人在高呼‘运动了!运动了’……”
苏白的文章出炉后,那些批判许望秋的精英和知识分子就像被踩到了尾巴的猫,彻底被激怒了。他们开始疯狂往许望秋身上扣政治帽子,说许望秋是运动余孽,是江卿的走狗。
许望秋跟江卿本来八竿子打不着,但苏振声是魔都电影圈出来的,而江卿也是魔都电影圈的。这些人便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说苏振声跟江卿关系密切,一直是江卿黑路线的忠实走狗,许望秋提倡学好莱坞是在为江卿招魂,是在搞反攻倒算。
苏白看到这些文章后气得跳脚:“我爸在运动中被整得那么惨,这些人还这样污蔑他,简直太不要脸了。”
许望秋无奈地道:“这还不怪是你,本来只是文化争鸣,结果你那篇文章一发,就让整个事情变得政治批判了。以后有什么事情还是跟我商量比较好,不要由着性子胡来。”
苏白不好意思地道:“人家也是想帮你嘛!”
许望秋搂了搂苏白,柔声安慰道:“我也没怪你。其实就算你不写这篇文章,早迟也会变成这样的。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头,不分出胜负是很难结束的。”
几天之后,出口公司艺术中心主办的杂志《人民电影》正式面世。《人民电影》原来是文化部主办的一本杂志,1976年3月下旬正式创刊,1978年第12月之后停刊。出口公司想办自己的杂志,就找到部里面,把《人民电影》的名字和刊号要了过来。
在复刊词中,《人民电影》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办刊理念,反对精英主义,电影属于人民。在这期杂志中,《人民电影》介绍了出口公司正在拍摄电影,重点介绍了《武林志》。
许望秋他们创办自己的杂志,是为自己发声,跟反好莱坞的思潮打擂。现在批判许望秋、批判好莱坞路线的运动如火如荼,这期《人民电影》自然少不了反驳的文章。在这期《人民电影》上,许望秋发表了两篇文章,《精英主义和平民主义》,以及《许望秋批判和权威人格》。
在《精英主义和平民主义》这篇文章中,许望秋介绍了欧洲的两个马克思主义流派,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影响非常大,欧洲六十年代的社会运动、美国的嬉皮士和反战运动,以及新世纪“政治正确”全球泛滥,背后的理论支撑都是法兰克福学派。
在一战之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如果欧洲爆发战争,工人阶级将与资产阶级抗衡,并引发共产主义革命。结果却是1914年战争爆发时,无产阶级没有发动革命,而是穿上制服,为自己的国家而战,只有俄罗斯成为共产主义国家。
于是,马克思主义者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并最终催生出了法兰克福学派。这些人最开始研究重心是在政治经济学,工人运动史上,不过在霍克海默接任法兰克福研究所所长之后,研究中心就渐渐转移到晢学与社会科学上,“批判理论”也成为研究所的指导思想。由于研究所里的重要成员多为犹太人,随着纳啐掌权,法兰克福硏究所不得不开始了它的流亡生涯,于1934年在美国暂时安家落户。
30年代的美国,正是好莱坞电影、广播、画报广告的天下,全方位的影响着美国人的生活。这引起了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视,以阿多诺为代表的学者展开了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并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他们认为文化工业传播的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工具。它使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被文化工业所浸染,从而失去了反思能力,成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俘虏。
二战结束后,霍克海默、阿多诺等回到法兰克福大学,重建社会研究所,马尔库塞、弗洛姆等留在美国,创立了发达工业社会理论。从60年代起,法兰克福学派成为西方哲学社会学重要流派之一,并在美国和西欧的知识青年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传布,现在欧洲文艺界对好莱坞的批判主要就是基于他们的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对好莱坞的批判是道有道理的,好莱坞电影确实存在他们批判的问题。后世斯科塞斯抨击漫威电影,担心的就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东西。许望秋他们搞人民电影运动,就必须从理论上反驳法兰克福学派,而他们反击的武器来自于另外一个马克思主义流派,英国的伯明翰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是书斋里的学者,被称为“书斋里的批判家”,“从事象牙塔里的革命”,是典型的精英主义。他们认为大众文化没有美学价值,对大众文化是悲观的。伯明翰学派则是平民主义,主张打破高雅和通俗文化之间的界限,认为大众文化是大众颠覆和反抗资本的有力武器,是文化游击战中战术上的胜利者,对大众文化持乐观态度。
在文章中许望秋把伯明翰学派著名的“编码解码”理论搬了过来,指出观众对电影并非被动接受,而是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电影的制作和观看是编码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同时,他指出在大众文化中,受众自身是可成为传播者的,受众无法决定文化的生产,却可以选择文化的消费,在此过程中甚至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新文化。
许望秋用伯明翰学派的理论分析完电影工业的价值后,将枪口指向了批判自己的精英和知识分子。他在文章中指出,你们对我的电影进行各种分析和解读,就是一个解码的过程;你们从我的电影中解读出“儒学”、“殖民思想”之类的都不是我的本意,是你们在解读过程中产生的误读,这种误读充分说明观众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也说明法兰克福学派对电影工业的论断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