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中文网 > 战国大司马 > 第43章:宋王偃(二)

第43章:宋王偃(二)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什么……情况?』

    见宋王偃手持明晃晃的利剑指着自己,纵使是蒙仲,一时间亦有些六神无主,下意识转头看向惠盎。

    他不信惠盎会故意害他。

    而此时,惠盎则对蒙仲露出了几丝看似有些无奈的笑容,并摇摇头示意蒙仲不必惊慌。

    起初,蒙仲并不明白惠盎这是什么意思,直到宋王偃咬牙切齿地问了一句:“你惧不惧?”

    听到这话,蒙仲就隐隐有点猜到了:宋王偃,这是在吓唬他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庄子的弟子,而庄子曾屡次拒绝宋王偃派去邀请其担任国相的使者,以宋王偃霸道的性格来说,真当他心中不生气么?纵使他还不至于因为这事而对庄子怎样,但吓唬吓唬庄子的后辈弟子,这总没有什么吧?

    在明白过来后,蒙仲逐渐镇定下来,思索着该如何对应宋王偃的恐吓。

    半响后,他点点头说道:“小子心中惧怕,因为您这柄剑看上去很锋利。”

    宋王偃闻言一愣,脸上饶有兴致地说道:“你这话颇为不甘啊。……你畏惧的,仅仅只是寡人手中的利剑么?好!”说罢,他将手中的利剑随手丢给随从,旋即又问道蒙仲道:“那么现在呢?”

    蒙仲回答道:“您还戴着我宋国君主的冠冕,穿着我宋国君主的衣袍,是故小子畏惧。”

    宋王偃闻言笑着问道:“你是想说,你畏惧的是‘宋君’,而并非‘戴偃’,是这样吗?”

    “不。”

    蒙仲摇摇头说道:“纵使大王摘掉冠冕、脱掉王袍,混迹于民,小子见到仍然会感到畏惧,因为您是这样,小子是这样。”他比划了一下二人在身高与体魄上的差距,然后又平静地说道:“您单凭身高体格上的差距,就足以使小子畏惧,又何必持剑恐吓呢?再者,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真能让您感到愉悦么?”

    话音落下,周围鸦雀无声,惠盎的表情从最初的无奈,已经变成了眼下的好笑,而宋相仇赫,则看着蒙仲平静的面色暗暗称奇。

    至于宋王偃本人,则是在听了蒙仲的回答后半响没有回过神来。

    足足半响,他这才问惠盎道:“惠盎,寡人……是被这小子说教了么?”

    “非也。”惠盎忍着笑说道:“此子回答了大王您,他说他畏惧大王您。”

    “可寡人听到的,可不是这么回事啊。”

    话是这么说,但宋王偃脸上却无恼怒之色,笑着对蒙仲道:“小子,看在惠盎的面子上,寡人就饶过你,否则,单凭你是庄周那老物的弟子,寡人就要……”他停顿了一下,这才不痛不痒地说道:“就要好好教训你,挫一挫那庄周的气焰。”

    蒙仲眨了眨眼睛,没有说话,因为他感觉宋王偃对庄子的“恨”,实际上就是求贤不得的怨气罢了。

    这不,明明上句话还要“教训”蒙仲一下,结果宋王偃的下一句,便是询问蒙仲有没有兴趣当官。

    可能是担心蒙仲拒绝而使宋王偃不快,惠盎在旁解释道:“大王,我弟这次入世历练,您知道,道家弟子对于仕途从来漠不关心,他们只在意自己的德行。”

    “唔。”宋王偃点点头,称赞道:“寡人知道,宋銒也好,庄周也好,道家弟子素来如此,远非儒家那帮人可比。”

    从他的语气中不难看出,他对儒家的印象并不好。

    而事实上,宋王偃曾经与儒家的关系并不差,想当初儒家圣贤孟子路径宋国时,宋王偃还曾派人送上资金,资助孟子周游各国,而孟子在他的言论中,亦称呼宋王偃为“宋王”,并无贬责。

    哪怕是后来宋王偃“大逆不道”地自称为王,孟子也没有对此说什么,甚至于还对弟子「万章」说:(宋王)不行仁政便罢了,如果行仁政,普天下的人都将仰起头来盼望他,要拥护他做自己的君主;齐、楚两国尽管强大,有什么可怕的呢?

    由此可见,宋王偃与孟子的关系其实还是不错的。

    不过最近两年,由于宋国攻伐滕国,使一部分儒家弟子感到不快,以至于陆续传开“桀纣再世”的谣言,抹黑宋王偃的名声,而宋王偃也是看在孟子、惠盎等人的面子上,看在儒家的名气上,才没有理会那些口无遮拦的儒家弟子。

    但是在心底,他自然会感到厌恶。

    由于蒙仲乃是庄子的弟子,且又是惠盎引荐而来,因此,宋王偃并没有在意此子在旁,领着惠盎、仇赫二人一边在校场中散步,一边就当前的战况做出讨论。

    讨论的事项很简单,即齐国派来了“调解”的使者,希望宋、滕两国罢战,同时在私下给宋国许诺了些好处,希望拉拢宋国背弃与赵国的盟约,转投齐国,帮着齐国牵制赵国——最起码要求宋国保持中立。

    而目前在宋国担任国相的仇赫,他是赵国派来的,在得知此事后,当然要劝阻宋国倒戈齐国,否则,非但赵王雍筹备攻伐中山国的计划得搁浅,甚至于赵国还要面临「齐宋」两国的夹攻之势。

    因此,仇赫希望宋国尽快铲灭滕国,毕竟滕国一旦灭亡,宋国的兵力便可以部署到「南湖(微山湖)」的北侧,对齐鲁两国以及齐国的薛邑造成无可估量的威胁,齐国在感到威胁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与宋国爆发战争,这就变相转移了赵国的压力,使赵国能毫无顾虑地进攻中山国,拔除这根如鲠在喉的鱼刺。

    但宋王偃呢,他虽然不舍得放弃即将得手的滕国,但也不希望与齐国撕破脸皮,毕竟宋国单独面对齐国还是非常吃力的,更别说还是为了赵国攻伐中山国的目的。

    因此,宋王偃希望赵国尽快攻伐中山国,这样一来,齐国将同时面对「赵伐中山」、「宋国伐滕」这两桩事,纵使派兵援助,赵宋两国也是分担压力,这样就避免了宋国单独面对齐国。

    当然,宋王偃自己没有开口,他是通过惠盎表达了这个意思。

    然而,仇赫还是在一个劲地劝说,宋王偃可能是听着烦了,忽然询问蒙仲道:“小子,你怎么认为?”

    宋王偃的本意是想打断仇赫的话,再者,蒙仲亦是宋国人,想来会为宋国说话。

    没想到,蒙仲在思索了一下后说道:“曾经在定陶,有郑、王二人一起行商,他二人始终很和睦,将生意做得很大,后来有人便问:你二人是怎样做到和睦相处?

    郑、王二人便回答道:我不做损占他利益的事,他也不做损占我利益的事,公平分配利益所得,所以我们的合作才会长久。”

    惠盎在旁听到这话,微微点了点头。

    而宋王偃,则是略带惊讶地看了一眼蒙仲,不得不说,蒙仲所说的这番话,大大超乎了他的预计。

    不过他的反应很快,闻言后哈哈笑道:“不错,说得对,凡事都要讲究公平,只有这样,双方的合作才会长久。……仇赫,你以为呢?”

    仇赫微微皱着眉头看了一眼蒙仲,碍于对方是庄子的弟子,又是惠盎的义弟,自然不好说什么,干笑了两声道:“物易售卖,岂能与国之大事相提并论?”

    宋王偃闻言朝着蒙仲努了努嘴,问道:“小子,你说呢?”

    蒙仲平静地说道:“老子曾在《道德经》中言道,「治大国、若烹小鲜」,庖厨之事,竟能与治国相提并论?由此可见,有些道理是可以通用的。”

    “唔……”

    宋王偃故作沉吟,斜着眼瞥了一眼仇赫,见后者皱着眉头仿佛在苦思冥想,心下暗乐。

    而在旁的惠盎,他看向仇赫的眼中就全然是嘲讽之色了。

    在惠盎看来,他新认的弟弟蒙仲那是什么人?那是庄子的入室弟子、惠子的代收弟子,学的是道、名两家的知识,皆是普天之下最善辩论的学术之一,你跟他辩?

    心中暗讽之余,惠盎亦瞧了一眼蒙仲,他感觉地出来,尽管学的是道名两家,但蒙仲的“辩”,更多偏向道家,也就是用道理去说服人,而不像名家,只是用言论堵住人的嘴。

    『看来庄夫子对此子果真是下了很大心血啊。』

    惠盎暗自想道。

    当日,由于蒙仲的搅局,仇赫最终没能说服宋王偃尽快攻略滕国,连带着在此之后「怂恿宋国进攻薛地」的打算也没能说出口。

    当然,这与蒙仲无关,他只是恰逢其会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也没有因为他是宋人就偏袒宋国,仇赫也不好指责他什么。

    当日下午,待回到惠盎的府邸后,蒙仲便向惠盎提出了告辞,准备返回军中。

    然而就在这时,忽然有府上的家仆来报,说宋王偃派人邀请惠盎进宫赴宴,且点名要惠盎带上蒙仲。

    当时惠盎笑着说道:“想必是大王要以今日之事赏赐你。”

    然而就在惠盎说这话的时候,宋王偃正在王宫内,手捧着一份竹简观阅着。

    只见竹简上写道:蒙仲,景亳蒙人,祖蒙舒,甲士,亡于齐役;父蒙瞿,甲士,亡于魏役;兄蒙伯,甲士,亡于滕役……

    “……”

    宋王偃缓缓收起竹简,回忆着今日初见蒙仲时,后者曾偷偷打量自己时的那个眼神。

    起初他还以为那是此子对君主好奇的目光,但眼下看来,恐怕并非如此。

    “是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君主,使你祖父、父亲、兄长先后皆亡于战场么?”

    喃喃自语了一句,宋王偃坐在一张矮桌前,双手十指交叉搁在口唇与下颌的位置,闭着双目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