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侯家往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本章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情节,均为服从本书需要而杜撰而成。
请各位看官笑看即可,勿要当真!切切!
==============================================================
刚把这卷书打开的头几句话,就让柳家明众人吃了一惊。侯家,本姓洪,又被称为皇封洪家,不敢说是大清朝汉旗之首,也是数得着的人物字号。
洪家先祖洪安,明代进士的底子,曾经做到钦封的资政大夫、山西总兵。其下三子,洪|虎、洪熊、洪鹿都是大明朝武官,老大洪|虎做到了大明辽东东宁卫指挥使,老三洪鹿更是做到了辽东总兵,哥俩都绝对算的上是边疆大员了。
本来这洪家就算是不错,当时明清之间边关战乱频繁,这东宁卫更是首当其冲,是第一线的紧要地方。按照当时的战事,这洪家只要扛上数年不出意外,那定然是边关名将,就算出了意外,那也能称得上满门忠烈。
可这意外偏偏就出在了这几年。
老大洪|虎乃是边关重奖,免不得和时任兵部尚书的石星多多少少有些瓜葛。本来都是行伍之人,粗鲁的丘八居多,今天打了明天合的事情在军营之中比比皆是,没有什么不是一顿酒解决不了的。
洪|虎本来也是这么个想法,因为一点小事跟石星大吵了一架,后来也没当回事,亲自摆酒设宴,向自己的上司赔礼道歉。可没想到这位石大人却是小肚鸡肠之人。表面上客客气气的喝了洪|虎敬的酒,还和颜悦色的拍着洪|虎的肩膀告诉他,大家都是同袍兄弟,自己也是军队中人,不会因为这点小小芥蒂就影响彼此的关系。告诫洪|虎要以大局为重,不要拘泥于这些小节。
可就在喝完这场酒之后的第三天,石大人前脚离开东宁卫,后脚就派了八百里加急回了京城,编造了一串罪名扣在了洪|虎的头上。这封折子可也没直接往上递,而是先给了自己在皇帝身边的靠山,时任御马监奉御的太监陈奉。
陈公公看见了这封折子,当即就给扣了下来。不为别的,就是因为里面有些罪名太过无稽之谈,编的太假。你可以糊弄皇上,可那也是个技术活,不能真拿皇帝当傻子啊?再说那内阁的首辅、次辅以及众多言官们也不是傻子,一旦被他们看见这道折子,那绝对就是留下了把柄。更何况洪|虎和他三弟洪鹿都是边关重将,这要是一个拿捏不好,可是会出大事的。
于是陈公公扣下折子没给递,等石大人回到京城之后,先是好言安抚,然后又说出缘由,最后定下一条更毒的计策,从洪|虎、洪鹿他们的爹,当年的山西总兵洪安老爷子身上开刀。
当了数年总兵,自己两个儿子都是戍边大将,身边的老二也是可造之才。洪安洪老爷子在地方上可谓是趾高气昂,甚至有些跋扈。可再跋扈,也不过是一方豪强,哪里比得上天天在皇帝眼前晃来晃去,又跟众多御史言官走的颇近的陈公公?
于是陈公公只是稍稍暗示了一下,几位言官便明白了心意。只可惜那安心养老的洪老爷子就遭了殃,田产被查,宅子被封,多年前的冤家找上了门,一时间洪家从地方大户变成了落难的山鸡,虽然陈公公顾及他当总兵和指挥使的儿子没取他的命,可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可洪安洪老爷子毕竟是带兵出身,性子烈的不行,当即就全家开拔,直奔辽东取投奔自己的儿子了。洪|虎洪鹿见到自己老父前来,想到了是石大人心存报复,可哥俩合计半天,生生把这口气给咽了下去。
石大人出了气,洪家兄弟忍了声,这事如果谁都不再提,过去也就过去了。
可偏偏无巧不成书,就在这节骨眼上,老二洪熊死了。
老爷子洪安逃往辽东,石大人自然是不想的,一路派人拦截。老二洪熊保着自己老爹一路前行,虽然他是当年武举出身,可毕竟双拳难敌四手,为了让自己的老爹逃命,洪老二失手被擒。
当初官职最高的洪鹿心里虽然着急,但也没有太过担心,他知道自己和大哥掌握着边关重地,不管是陈奉还是石星都得有所顾忌,二哥最多在里面吃点苦头,性命还是无忧的。于是洪鹿一边安抚老爹,一边也派人进京打点,送礼也好,服软也罢,先把自己二哥救出来再说。
陈奉那边倒是好说,对他来说,洪老二这可是个好棋。好生将养着,回头给送回辽东,那在洪鹿那里可是有了个大大的人情。反正这些破事都能推给石星,自己何乐而不为?可那石星不知道是脑子里面缺了根弦还是缺点了别的什么,在某次巡牢的时候看见了老二洪熊,而且好死不死的非要过去羞辱他几句。这洪老二的脑子可能也缺根弦,他已经得到通报说自己不几日就能出去,本来忍一时也就过去了,可这位洪二爷图了个一时痛快,把石大人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
于是本来心里就有气的石大人这次是气上加气,等洪熊洪二爷骂痛快了之后,石大人也就顺手给了洪二爷一个痛快。还把人头砍了下来,让人专程送到了辽东,让洪家人跟着一起痛快了一把。年近八十的洪老爷子一下没扛住,咕咚一下栽倒在地,再没醒过来。
前有辱父之仇,后有杀兄之恨。即便是以冷静著称的洪鹿洪三爷这次也忍不下去了。面对着老爹的尸体和把拳头攥的嘎嘎响的大哥,洪三爷做了一个自认为最英明的决定:老子反了!
事到如今,洪三爷还是冷静的。他没有献关,没有举义,而是带着自己的亲兵护送着家眷偷偷的出了关。用态度表明了这是家仇,而非国恨。
可家仇到最后还是变成了国恨,出关时候的低调不代表投降之后还要低调,洪三爷出关以后把头发一剃,跪在金阶之下向还是女真部族首领的努尔哈赤山呼万岁之后,带着一众洪家子弟转身杀回了他曾经发誓效忠并为之效命的那片土地。
洪老大勇武过人,洪老三智计百出,兄弟二人并肩上阵,无论是帮助努尔哈赤清剿各部,还是在辽东大地同明军对战,数年之间竟无一败绩,生生的闯出了洪家军的大名。
而洪家也凭借洪家军的赫赫战功,一举入了汉旗,成为汉人十大将之一,声名之盛绝不下于前朝万历皇帝给洪家的待遇。只是这盛名之下,背负的却是难以言状的重负。
洪家老大洪|虎长期战场厮杀,旧伤累累,身衰体弱,于六十三岁病逝。洪家老三洪鹿得以寿终,享寿八十有二。而除他二人之外,洪家人遇刺而亡者众多,善终者竟是不足一半。余者虽然表面风光,但行事低调,绝对不敢张扬。甚至给孩子取名之时已经不敢再用先祖的洪姓,而是改了一个近似的侯姓,希望可以避开祸端。同时命令后辈多读诗书,少近武职。有的甚至直接搬离辽东,偷偷混入关内,以求个平安。
洪家如此作为的是非对错无法评价,但就在这被迫读书的第四代中,还真的有不用强迫就爱读书的人才,他就是已经改姓了侯的侯振举。
侯振举读书之时,洪家还没反出辽东,他也还叫洪振举。平日里在家读读书练练字,就是个安逸的公子哥,可这位公子哥也确实是天纵英才,七岁成诗,十岁赋词,如果不是因为随军戍边,而是留在京师之地,怕是早已经成了一代神童。
洪大爷和洪三爷率众出关之时,洪振举还是个刚刚成亲的毛头小伙,不能说手无缚鸡之力,但说到征战也是比不上族中其他的兄弟,所以这位“读书郎”就被留了下来,干一件事情:守窑。这活唯一的好处就是地处偏僻,相对安全。可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顺着大流把姓给改了,从此就叫了侯振举。
守着砖瓦窑的工作是非常无聊的,百无聊赖之际,侯振举开始翻阅佛道两经。没想到他在这方面的天赋也是不低,不多时候已经通读两门经集,各种偈语典故信手拈来,三十出头的时候已经能跟大德高僧高谈佛经,跟道门高才坐而论道了。
可天赋归天赋,不能出门的天才和正在蹲监狱的天才没什么区别,于是天才侯振举就只能每天窝在家里,除了看书,就是看窑。别说别人,他自己都烦,以为自己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就完了。可就在侯振举三十岁这年,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太祖努尔哈赤甚信五行风水之说,在一次私访中无意发现道门的五仙锁龙大阵之后,内心十分惶恐,但此事又不可明言。纠结之下,想起了曾经有人跟自己提过的那位据说精通佛道两家的侯振举,当即便宣他入宫。
侯振举当时就傻了,他哪面过圣啊?这给皇帝临点啥玩意过去呢?思来想去的,他抱着一箱子自己闲来无事从自家砖窑里烧出来的瓷瓶瓷碗的进了宫。
进宫之后,太祖皇帝也没跟他客气,直接带进了御书房,君臣二人相对而坐,一问一答之下,已经不再慌张激动的侯振举向太祖皇帝提出了以龙气加佛门七宝琉璃塔来压制五仙锁龙大阵的办法。
凭借如此天才的想法,侯振举的才学得到了太祖的赏识和认可,顺便还夸奖了一下他自己做的瓷瓶。
对谈后三日一早,太祖命领迁都沈阳,将沈阳改名为奉天,命令十万八旗子弟午后立刻拔营,不得延误。大军连夜赶路,次日清晨即进了奉天城。
抵达奉天城次日,太祖命侯振举担任皇瓦窑总监事,负责大皇宫的设计建造之事。一切相关人等,皆需听其调配!
而侯振举也着实不负皇恩,经他之手设计建造的大皇宫,兼具两族特色,大气而不呆板,精致而不靡靡,见者无不称赞匠心独具。而那作为重中之重、秘中之秘的这座道门经阁,更是成了他和皇帝之间不可言说的秘密。
至于这座楼的名字,这本书上并没有写,并不是因为保密,而是侯振举认为没有什么名字能配得上这座楼。
“这也太狂了吧?没有字能配的上他设计的楼?”王大花咋舌道
胡婉秋苦笑着点头“他却是这么说的。”
王大花竖了个大拇指“狂!真狂!”
“那接下来呢?”王大花如同听评书一般追问,看样子还有点上瘾
胡婉秋细心的看了一会,这才答道“后面他说,留下这本册子,是希望后人不要误会他们侯家或者说洪家。他们的叛明,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冥冥中自有天意,该大明朝亡的时候,没有他们洪家,也会有其他的李家、赵家、王家、刘家。”
拐子刘叹了一声“这话倒是没错,国运衰败,妖孽四起啊,他倒是也不需要辩解什么。路都是自己选的,且不说陈奉和石星两人,就单说这洪家。如果当初那位洪老爷子在乡里没有那么跋扈,怕是也不会被人揪住什么小辫子,一口气给赶到辽东。坐牢的洪二爷若是能忍得一时,不去逞那口舌之快,自己就不会死,老爹也不会死。哎,没法说,没法说,凡事有因有果,没法评论,说啥都晚了啊。”
柳家明点了点头,表示对拐子刘这句话的赞成。洪家叛了大明朝,帮着清军一路扫荡,最终把崇祯皇帝逼上了煤山,落了一个汉贼的骂名。可这真的是洪家一家之罪么?他们洪家叛明,已经是万历末年的事情,从那个时候到崇帧自尽,期间只隔了二十年而已。不说别的,单单万历皇帝不临朝就足有二十年,这才有了阉党把持朝政,甚至后来还有了魏忠贤自称九千岁的闹剧。也正是有了这些篡权的太监撑腰,那石星才有胆子把边关大将都不放在眼里。
一个堂堂的,曾经万邦来朝的大明朝,到最后的气数耗尽、江山更替,如果都归罪在这洪家的头上,怕是也说不过去的。只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罢了,真的如同那书上所说,没有洪家,也会有王家、李家、刘家、赵家吧?
柳家明正在感慨,毛刚从旁边插了一句话:“那啥,我插一句啊,他这里面有没有写怎么找到宝藏啊?”作为奉天警察局的实权处长,他提出的问题是最务实的。
胡婉秋冲他莞尔一笑“有,他写了。”
本章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情节,均为服从本书需要而杜撰而成。
请各位看官笑看即可,勿要当真!切切!
==============================================================
刚把这卷书打开的头几句话,就让柳家明众人吃了一惊。侯家,本姓洪,又被称为皇封洪家,不敢说是大清朝汉旗之首,也是数得着的人物字号。
洪家先祖洪安,明代进士的底子,曾经做到钦封的资政大夫、山西总兵。其下三子,洪|虎、洪熊、洪鹿都是大明朝武官,老大洪|虎做到了大明辽东东宁卫指挥使,老三洪鹿更是做到了辽东总兵,哥俩都绝对算的上是边疆大员了。
本来这洪家就算是不错,当时明清之间边关战乱频繁,这东宁卫更是首当其冲,是第一线的紧要地方。按照当时的战事,这洪家只要扛上数年不出意外,那定然是边关名将,就算出了意外,那也能称得上满门忠烈。
可这意外偏偏就出在了这几年。
老大洪|虎乃是边关重奖,免不得和时任兵部尚书的石星多多少少有些瓜葛。本来都是行伍之人,粗鲁的丘八居多,今天打了明天合的事情在军营之中比比皆是,没有什么不是一顿酒解决不了的。
洪|虎本来也是这么个想法,因为一点小事跟石星大吵了一架,后来也没当回事,亲自摆酒设宴,向自己的上司赔礼道歉。可没想到这位石大人却是小肚鸡肠之人。表面上客客气气的喝了洪|虎敬的酒,还和颜悦色的拍着洪|虎的肩膀告诉他,大家都是同袍兄弟,自己也是军队中人,不会因为这点小小芥蒂就影响彼此的关系。告诫洪|虎要以大局为重,不要拘泥于这些小节。
可就在喝完这场酒之后的第三天,石大人前脚离开东宁卫,后脚就派了八百里加急回了京城,编造了一串罪名扣在了洪|虎的头上。这封折子可也没直接往上递,而是先给了自己在皇帝身边的靠山,时任御马监奉御的太监陈奉。
陈公公看见了这封折子,当即就给扣了下来。不为别的,就是因为里面有些罪名太过无稽之谈,编的太假。你可以糊弄皇上,可那也是个技术活,不能真拿皇帝当傻子啊?再说那内阁的首辅、次辅以及众多言官们也不是傻子,一旦被他们看见这道折子,那绝对就是留下了把柄。更何况洪|虎和他三弟洪鹿都是边关重将,这要是一个拿捏不好,可是会出大事的。
于是陈公公扣下折子没给递,等石大人回到京城之后,先是好言安抚,然后又说出缘由,最后定下一条更毒的计策,从洪|虎、洪鹿他们的爹,当年的山西总兵洪安老爷子身上开刀。
当了数年总兵,自己两个儿子都是戍边大将,身边的老二也是可造之才。洪安洪老爷子在地方上可谓是趾高气昂,甚至有些跋扈。可再跋扈,也不过是一方豪强,哪里比得上天天在皇帝眼前晃来晃去,又跟众多御史言官走的颇近的陈公公?
于是陈公公只是稍稍暗示了一下,几位言官便明白了心意。只可惜那安心养老的洪老爷子就遭了殃,田产被查,宅子被封,多年前的冤家找上了门,一时间洪家从地方大户变成了落难的山鸡,虽然陈公公顾及他当总兵和指挥使的儿子没取他的命,可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可洪安洪老爷子毕竟是带兵出身,性子烈的不行,当即就全家开拔,直奔辽东取投奔自己的儿子了。洪|虎洪鹿见到自己老父前来,想到了是石大人心存报复,可哥俩合计半天,生生把这口气给咽了下去。
石大人出了气,洪家兄弟忍了声,这事如果谁都不再提,过去也就过去了。
可偏偏无巧不成书,就在这节骨眼上,老二洪熊死了。
老爷子洪安逃往辽东,石大人自然是不想的,一路派人拦截。老二洪熊保着自己老爹一路前行,虽然他是当年武举出身,可毕竟双拳难敌四手,为了让自己的老爹逃命,洪老二失手被擒。
当初官职最高的洪鹿心里虽然着急,但也没有太过担心,他知道自己和大哥掌握着边关重地,不管是陈奉还是石星都得有所顾忌,二哥最多在里面吃点苦头,性命还是无忧的。于是洪鹿一边安抚老爹,一边也派人进京打点,送礼也好,服软也罢,先把自己二哥救出来再说。
陈奉那边倒是好说,对他来说,洪老二这可是个好棋。好生将养着,回头给送回辽东,那在洪鹿那里可是有了个大大的人情。反正这些破事都能推给石星,自己何乐而不为?可那石星不知道是脑子里面缺了根弦还是缺点了别的什么,在某次巡牢的时候看见了老二洪熊,而且好死不死的非要过去羞辱他几句。这洪老二的脑子可能也缺根弦,他已经得到通报说自己不几日就能出去,本来忍一时也就过去了,可这位洪二爷图了个一时痛快,把石大人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
于是本来心里就有气的石大人这次是气上加气,等洪熊洪二爷骂痛快了之后,石大人也就顺手给了洪二爷一个痛快。还把人头砍了下来,让人专程送到了辽东,让洪家人跟着一起痛快了一把。年近八十的洪老爷子一下没扛住,咕咚一下栽倒在地,再没醒过来。
前有辱父之仇,后有杀兄之恨。即便是以冷静著称的洪鹿洪三爷这次也忍不下去了。面对着老爹的尸体和把拳头攥的嘎嘎响的大哥,洪三爷做了一个自认为最英明的决定:老子反了!
事到如今,洪三爷还是冷静的。他没有献关,没有举义,而是带着自己的亲兵护送着家眷偷偷的出了关。用态度表明了这是家仇,而非国恨。
可家仇到最后还是变成了国恨,出关时候的低调不代表投降之后还要低调,洪三爷出关以后把头发一剃,跪在金阶之下向还是女真部族首领的努尔哈赤山呼万岁之后,带着一众洪家子弟转身杀回了他曾经发誓效忠并为之效命的那片土地。
洪老大勇武过人,洪老三智计百出,兄弟二人并肩上阵,无论是帮助努尔哈赤清剿各部,还是在辽东大地同明军对战,数年之间竟无一败绩,生生的闯出了洪家军的大名。
而洪家也凭借洪家军的赫赫战功,一举入了汉旗,成为汉人十大将之一,声名之盛绝不下于前朝万历皇帝给洪家的待遇。只是这盛名之下,背负的却是难以言状的重负。
洪家老大洪|虎长期战场厮杀,旧伤累累,身衰体弱,于六十三岁病逝。洪家老三洪鹿得以寿终,享寿八十有二。而除他二人之外,洪家人遇刺而亡者众多,善终者竟是不足一半。余者虽然表面风光,但行事低调,绝对不敢张扬。甚至给孩子取名之时已经不敢再用先祖的洪姓,而是改了一个近似的侯姓,希望可以避开祸端。同时命令后辈多读诗书,少近武职。有的甚至直接搬离辽东,偷偷混入关内,以求个平安。
洪家如此作为的是非对错无法评价,但就在这被迫读书的第四代中,还真的有不用强迫就爱读书的人才,他就是已经改姓了侯的侯振举。
侯振举读书之时,洪家还没反出辽东,他也还叫洪振举。平日里在家读读书练练字,就是个安逸的公子哥,可这位公子哥也确实是天纵英才,七岁成诗,十岁赋词,如果不是因为随军戍边,而是留在京师之地,怕是早已经成了一代神童。
洪大爷和洪三爷率众出关之时,洪振举还是个刚刚成亲的毛头小伙,不能说手无缚鸡之力,但说到征战也是比不上族中其他的兄弟,所以这位“读书郎”就被留了下来,干一件事情:守窑。这活唯一的好处就是地处偏僻,相对安全。可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顺着大流把姓给改了,从此就叫了侯振举。
守着砖瓦窑的工作是非常无聊的,百无聊赖之际,侯振举开始翻阅佛道两经。没想到他在这方面的天赋也是不低,不多时候已经通读两门经集,各种偈语典故信手拈来,三十出头的时候已经能跟大德高僧高谈佛经,跟道门高才坐而论道了。
可天赋归天赋,不能出门的天才和正在蹲监狱的天才没什么区别,于是天才侯振举就只能每天窝在家里,除了看书,就是看窑。别说别人,他自己都烦,以为自己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就完了。可就在侯振举三十岁这年,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太祖努尔哈赤甚信五行风水之说,在一次私访中无意发现道门的五仙锁龙大阵之后,内心十分惶恐,但此事又不可明言。纠结之下,想起了曾经有人跟自己提过的那位据说精通佛道两家的侯振举,当即便宣他入宫。
侯振举当时就傻了,他哪面过圣啊?这给皇帝临点啥玩意过去呢?思来想去的,他抱着一箱子自己闲来无事从自家砖窑里烧出来的瓷瓶瓷碗的进了宫。
进宫之后,太祖皇帝也没跟他客气,直接带进了御书房,君臣二人相对而坐,一问一答之下,已经不再慌张激动的侯振举向太祖皇帝提出了以龙气加佛门七宝琉璃塔来压制五仙锁龙大阵的办法。
凭借如此天才的想法,侯振举的才学得到了太祖的赏识和认可,顺便还夸奖了一下他自己做的瓷瓶。
对谈后三日一早,太祖命领迁都沈阳,将沈阳改名为奉天,命令十万八旗子弟午后立刻拔营,不得延误。大军连夜赶路,次日清晨即进了奉天城。
抵达奉天城次日,太祖命侯振举担任皇瓦窑总监事,负责大皇宫的设计建造之事。一切相关人等,皆需听其调配!
而侯振举也着实不负皇恩,经他之手设计建造的大皇宫,兼具两族特色,大气而不呆板,精致而不靡靡,见者无不称赞匠心独具。而那作为重中之重、秘中之秘的这座道门经阁,更是成了他和皇帝之间不可言说的秘密。
至于这座楼的名字,这本书上并没有写,并不是因为保密,而是侯振举认为没有什么名字能配得上这座楼。
“这也太狂了吧?没有字能配的上他设计的楼?”王大花咋舌道
胡婉秋苦笑着点头“他却是这么说的。”
王大花竖了个大拇指“狂!真狂!”
“那接下来呢?”王大花如同听评书一般追问,看样子还有点上瘾
胡婉秋细心的看了一会,这才答道“后面他说,留下这本册子,是希望后人不要误会他们侯家或者说洪家。他们的叛明,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冥冥中自有天意,该大明朝亡的时候,没有他们洪家,也会有其他的李家、赵家、王家、刘家。”
拐子刘叹了一声“这话倒是没错,国运衰败,妖孽四起啊,他倒是也不需要辩解什么。路都是自己选的,且不说陈奉和石星两人,就单说这洪家。如果当初那位洪老爷子在乡里没有那么跋扈,怕是也不会被人揪住什么小辫子,一口气给赶到辽东。坐牢的洪二爷若是能忍得一时,不去逞那口舌之快,自己就不会死,老爹也不会死。哎,没法说,没法说,凡事有因有果,没法评论,说啥都晚了啊。”
柳家明点了点头,表示对拐子刘这句话的赞成。洪家叛了大明朝,帮着清军一路扫荡,最终把崇祯皇帝逼上了煤山,落了一个汉贼的骂名。可这真的是洪家一家之罪么?他们洪家叛明,已经是万历末年的事情,从那个时候到崇帧自尽,期间只隔了二十年而已。不说别的,单单万历皇帝不临朝就足有二十年,这才有了阉党把持朝政,甚至后来还有了魏忠贤自称九千岁的闹剧。也正是有了这些篡权的太监撑腰,那石星才有胆子把边关大将都不放在眼里。
一个堂堂的,曾经万邦来朝的大明朝,到最后的气数耗尽、江山更替,如果都归罪在这洪家的头上,怕是也说不过去的。只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罢了,真的如同那书上所说,没有洪家,也会有王家、李家、刘家、赵家吧?
柳家明正在感慨,毛刚从旁边插了一句话:“那啥,我插一句啊,他这里面有没有写怎么找到宝藏啊?”作为奉天警察局的实权处长,他提出的问题是最务实的。
胡婉秋冲他莞尔一笑“有,他写了。”